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我国正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探索有效的合作模式,力求能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我国国情的体制与机制。然而,当前普遍存在职业院校一头热、企业比较冷淡的现象。许多职业院校苦于无法找到与企业合作的妥善路径与模式,无法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这种情况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原因之一就是作为校企合作其中的重要一方,我国职业院校在与企业的合作办学中存在着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足;专业设置缺少企业参与;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开发不够灵活;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量不足;合作模式及其关系缺乏稳定性;缺乏有效的管理组织机构与严格的制度保障体系等问题。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以职业院校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有关职业院校推进校企合作方面的大量文献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对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深入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且,通过比较分析法,系统地对德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定位、角色以及所发挥的作用和功能进行国际比较。在合理地吸收与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模式与有效机制的基础上,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国内一些职业院校在促进校企合作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为例,提出改善我国职业院校参与校企合作现状的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职业院校应当转变观念、主动与企业进行全方位合作;专业设置应适应企业和劳动力市场需求;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开发要适应企业需求;教师聘任与培养要充分依靠企业;要积极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要推行“订单”培养以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等等。从而推动职业院校对校企合作促进作用的发挥,不断完善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体制与机制,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与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