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一类起源于骨髓,在循环血中少量存在,并能够在外周血中增殖、分化成为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的干、祖细胞性质的内皮前体细胞。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是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重要始动因素,高糖环境会导致EPCs迁移、增殖、分化、成管等能力下降,EC功能紊乱,引起一系列血管并发症。既往研究表明,早期积极控制血糖水平,虽可以延缓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展,但最终收益不佳,患者仍有较高的发生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风险。我们从健康成人外周血中分离获取EPCs,培养、鉴定出晚期EPCs,模拟构建高糖代谢记忆,从晚期EPCs的黏附、增殖、迁移、成管等功能方面,探究该类细胞是否存在高糖代谢记忆现象,为临床早期干预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提供理论、实际依据,也为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治疗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本实验采集健康成人外周血,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用EPCs专用培养基对分离得到的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待细胞培养至出现立体鹅卵石样形态时,行细胞传代,同时行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测定该时期细胞CD31、CD34、CD133、VEGFR-2(KDR/CD309/Flk-1)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并检测该时期细胞对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的摄取及对荆豆凝集素(UEA-1)的结合情况。随后建立高糖代谢记忆模型,分3组处理细胞,即:正糖组(5.5mmol/L普通EGM-2培养基培养细胞6天),高糖组(30mmol/L高糖EGM-2培养基培养细胞6天),记忆组(30mmol/L高糖EGM-2培养基培养细胞6天+5.55mmol/L普通EGM-2培养基培养细胞6天),分别采用黏附能力测定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比色法、成管实验,测定不同组细胞的黏附、迁移、增殖、成管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从人外周血中新分离的单个核细胞呈亮圆形,悬浮于培养基。体外培养4天,细胞多贴壁,体积增大,并开始出现长梭形。细胞培养14天左右开始呈现出立体的鹅卵石样形态,该时期细胞增殖能力旺盛,可以继续进行细胞传代培养。此时细胞高表达CD31、CD34、CD133、VEGFR-2(KDR/CD309/Flk-1),并可以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结合荆豆凝集素,提示该类细胞为正在增殖分化的晚期EPCs。2.体外培养得到的晚期EPCs,经高糖培养基(糖浓度为30mmol/L)作用一定时间(6天)后,其黏附、增殖、迁移、成管能力,均较正常糖浓度培养基(5.55mmol/L)培养条件的细胞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晚期EPCs用一定糖浓度培养基(30mmol/L)培养一定时间(6天),再转为正常糖浓度培养基(5.55mmol/L)培养一定时间(6天)后,细胞功能状态与持续高糖(30mmol/L)条件下培养的细胞一样受到损害,提示晚期EPCs可能存在高糖代谢记忆现象。结论1.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可以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培养出晚期EPCs2.经高糖作用一定时间后,晚期EPCs黏附、增殖、迁移、成管能力下降3.晚期EPCs在受到高糖作用一定时间后,即使后续纠正糖浓度,细胞的功能状态仍然受到损害,晚期EPCs可能存在高糖代谢记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