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资源匮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口的刚性增长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中国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逐年攀升,食用植物油消费的品种结构和数量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油料作物的生产供给从总体上看虽然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局面,但油料作物不同品种之间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且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使部分油料作物逐渐丧失了比较优势,加上耕地资源有限,中国国内油料作物的生产供给已经难以满足需求的增长,需要大量进口油料作物或直接进口食用植物油。中国加入WTO后,国内油料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世界油料作物生产的变化以及国际油料作物市场价格的变动都将对中国油料的生产和消费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作为中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的大豆在进口过程中引发的两次大豆危机,在中国的大豆生产和加工行业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在对粮食安全问题采取高度重视之后,对于油料安全问题同样也应该引起关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优化配置中国国内的农业生产资源,合理安排油料作物生产,同时借助进出口贸易实现中国油料的供求平衡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本文综合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中国油料作物生产的实际,以成本收益资料为基础,主要运用国内资源成本法和社会成本收益法对中国三种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大豆、花生和油菜生产的国际比较优势水平进行了测算,并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在大豆和花生生产上的差别,探讨了中国油料作物生产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主要油料作物大豆、花生、油菜、向日葵、芝麻和胡麻生产的国内地区间比较优势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中国主要油料作物大豆、花生和油菜的国际比较优势方面,大豆和油菜已经不具有比较优势,处于比较劣势状态,而花生则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比较优势水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在油料作物的生产方式上基本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是中国的主要优势,而国外在大豆和油菜的生产上基本是以机械化和规模化生产大量替代了劳动力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造成中国大豆和油菜生产的国内资源成本相对较高,而在花生的生产方面,由于花生生产的特殊性,劳动力在花生生产过程中的难以被大量替代,使得中国在花生的生产上国内资源成本相对较低,从而具有较明显的比较优势;在中国主要油料作物大豆、花生、油菜、向日葵、芝麻和胡麻生产的国内地区间比较优势方面,通过效率优势指数和规模优势指数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由于受到不同地区土壤、气候、温度、水分等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的制约,以及各地在不同油料作物生产方式或生产要素投入构成的不同,造成了不同品种的油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