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农村建设持续快速发展,村容村貌显著改善,交通配套逐步完善,景观环境赋予生态美感。但是,大规模建设活动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山地、滨水、平原等传统聚落和历史文化遗产悄然消失,自然环境和山水资源受到持续破坏,对现代建筑风格的曲解使乡村风貌杂乱无章,探索新农村建设中乡土景观的保护与更新途径已迫在眉睫。乡土景观是地缘与文脉长期积淀的景观形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乡土景观的原生形态、抽象形态、内部秩序、演化历程进行广泛研究。同时,基于“乡土”理论开展农村景观设计实践,取得积极成效。陕南地区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素有塞北小江南的美誉,留存大量原生乡土景观。本文综合文献研究、现状考察、逻辑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讨论乡土景观的概念内涵、支撑理论、优秀案例;剖析自然、建筑、民俗、农田等乡土景观的原生形态;以陕南宁强县徐家坝村落为例开展乡土景观保护与利用实证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有:首先,乡土景观设计理论。乡土景观是基于地缘的农村环境形态,具有生态、地域、文化、美景等多重属性,以景观生态学、地域文脉学、景观美学为支撑。以提炼和表达为途径,营造乡土景观的诗情画意、场所精神和感官体验,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共识。其次,陕南乡土景观的原生形态。气候、地貌、植被等自然景观,聚落、窑洞、夯土及土坯等建筑景观,图腾崇拜、原始巫术、自然崇拜等民俗景观、梯田、圩田、垛田、旱地等农田景观,是构成陕南乡土景观的原生形态。第三,乡土景观设计实证。陕南徐家坝村落位于陕西省宁强县,有沟、壑、洞、谷;泉、潭、瀑、涧、溪;农田、沃野、风景林等自然资源;天街、院落、土石技艺等建筑资源;秦腔班社、社火、手工刺绣等民俗资源;废弃物就地消纳和农牧结合种养平衡两种农业生产模式。目前,乡村景观存在传统建筑遗产遭受破坏、聚落民族特色缺失、村庄用地紧张、环境质量较差等问题。本文以保护先行、有机更新、因地制宜为原则,提出以生态河道修复为核心的自然资源更新策略;以农居立面修缮为核心的建筑景观更新策略;以公共空间重构为核心的民俗景观更新策略;以田园艺术设计为核心的农田景观更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