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叶片通道内部冷却及端壁气膜冷却的数值研究和多目标优化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涡轮叶片是发动机中温度最高、载荷变化最剧烈、应力最复杂的部件,所以其是影响航空发动机整体性能和寿命的关键部件。然而,目前传统涡轮叶栅设计依然是从一维经验公式设计制造样件开始的,通常历经根据一维经验公式设计制造、试验发现问题、修改设计再制造样件、再试验发现问题的若干循环过程。其中,一维经验设计参数大多来自于简化实验条件下得出的公式。例如:目前使用的叶片内冷肋化通道换热经验公式,大多是用简化矩形、三角形或梯形通道、在等温或等热流假设条件下,通过实验得出的换热公式。显然,这种远离真实内冷涡轮叶片内通道形状和外部热流分布的低设计起点严重拖累了新型发动机的研发精度和速度。为了适应我军快速提高的航空发动机性能需求,提高我国新一代航空发动机涡轮叶栅气冷结构设计速度和精度,从基于一维简化模型经验公式的设计走向更接近真实几何形状及运行工况的准三维模块化设计,本课题组拟定了涡轮叶栅四个模块(前缘、叶身、尾缘及端壁)的冷却结构模块化设计的研究目标:期望通过四个冷却模块试验研究,凝练工程设计中暴露的科学问题,用实验数据验证数学模型和数值策略,在工程应用部门提供的叶栅真实运行环境下,对模块设计改进及优化,为新型号涡轮叶片结构研发提供参考。本论文主要涉及到两个冷却模块,即:叶身内冷和叶栅端壁冷却结构。虽然,叶片内冷和叶栅端壁冷却不是新的研究课题,但是,在各种实验和数值研究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以往的肋化通道设计参数大多来自简化几何模型和给定一个壁面温度或热流实验条件,而将真实叶栅几何模型放在真实涡轮运行工况下的冷却效果研究还很欠缺。再如:以往的强化冷却技术研究大多关注冷却效率和阻力特性,但是在设置肋片提高冷却效果的同时,减少通道阻力损失和减少冷气量消耗及温度梯度最小化的多目标设计仍然需要重点关注。本文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涡轮叶片肋化内冷通道的传热和流动特性进行研究,核心目的是分析几何模型简化和边界条件简化对结果的影响;最后,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对冷却结构中的重要的几何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从而获得较为优异的冷却结构设计方案。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具体如下:(1)研究了渐缩/扩通道截面形状对通道内流动和传热的影响。本文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测量了渐缩通道的肋化壁面上的传热系数,并将其作为数据源对多种数值湍流模型计算结果进行验证。采用经过验证的湍流模型对比分析渐缩/扩/定截面通道的流动换热特性。数值结果发现,在低Re数工况下,渐缩的通道截面几何形状会显著影响通道内二次流分布,最终导致渐缩通道的传热分布与另外两种通道差异明显。(2)分析了真实叶片内通道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对换热性能的影响。分析指出:在真实的叶片流-固耦合壁面边界条件下得到的肋化壁面上传热系数分布与简化定温/定热通量边界条件下的差异明显;真实肋化通道和简化方形通道的壁面传热系数分布的差异亦非常明显;而且叶片旋转会显著提高真实肋化通道的入口段和弯头区连接处的尾缘壁面传热系数,随着旋转数的增加,上述区域传热系数增加幅度可以超过100%。(3)利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对半接触肋化通道的传热和流动特性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模型传热系数提升9%,摩擦因子减少了 7%。分析发现,优化模型是通过牺牲右侧壁面小部分传热系数,而大幅度提高通道壁面中部区域的传热系数,最终提升通道模型的换热能力。(4)利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对叶栅端壁气膜冷却孔的排布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相较于原始气膜孔排布,优化后模型的端壁面积平均综合气膜冷却效率提高约8.7%-9.5%,通道总压损失减少约4.8%-6.1%。同时发现,压力侧附近气膜孔的间距对端壁综合气膜冷却效率影响很大,而前缘处气膜孔的角度对叶栅通道总压损失影响较大。(5)创新的完成了两种优化平台(Ansys Workbench和Isight)的搭建和运行,并实现了上述两种优化平台在涡轮冷却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本文从一种不同于科学主义和文化主义的历史实践论视角对生态问题的本质、根源以及治疗做出考察,探讨现代性与生态危机之间的内在关联。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人自身的生存危机和发展危机。生态危机遵行现代性实践的总体性逻辑,其根源在于现代性实践的过度与局限。生态危机治疗的关键在于现代性实践的全方位转变。生态危机与现代性之间的关联昭示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困境和风险。启示在于西方现代性的文明模式不能是普世性的,同时人类要走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热控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制约电子器件等领域发展的主要问题。正温度系数(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ant,PTC)材料因其无需借助控制电路即可实现自适应热控的特点,在航空航天、电动汽车、家用电器等领域的热控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高分子基PTC材料因其具有更高的PTC强度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对于适用于电子器件的常温区高分子基PTC材料及其
学位
随着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速度和巡航时间的大幅增加,其前缘等关键部位面临的热环境愈发恶劣,因此发展更加高效、轻量的主动热防护技术已经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多孔材料为基体的发散冷却,可以在消耗较少冷却剂量的同时实现良好的冷却效果,在以长航时和可重复使用为发展目标的高超声速飞行器上极具应用潜力。目前通过众多实验和数值研究,已经初步掌握了发散冷却的流动及换热规律并验证了其可行性,但是要想实现它在工程
学位
生物油作为生物质热解液化的主要产物,有望能帮助缓解能源危机与气候危机,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因其高水分含量、低热值、低流动性、高温下易结焦和具有腐蚀性等缺点,始终未能实现大规模的市场化应用。采用分离与提质技术可对生物油部分缺陷进行改善,满足某些应用场景下的需求。但目前通过单一方法对生物油提质利用的经济性难以得到保证。因此需结合多种技术将其组分按特性与价值分别进行分离和转化,从而实现生物油全组分
学位
研究背景和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全球第一致残致病因,寻找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的方法是一项急迫的研究重点。炎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而最新的研究显示,富集于棕色脂肪组织的神经调节蛋白4(neuregulin 4,Nrg4)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表现出抗炎作用。在本项研究中,我们探讨棕色脂肪组织源性的Nrg4是否可作用于主动脉内皮细胞,发挥抗炎作用,从而保护血管内皮、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学位
开发生物质能可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作为最重要的生物质能转化利用技术之一,热解液化技术可以将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转化液体燃料、生物炭和可燃气,其中主要产物生物油包含多种高附加值组分并具备相对较高的能量密度。但传统热解液化技术制备的生物油因组分复杂度高,呈现水分高、酸性强、热值低、稳定性差等缺点,与汽油、柴油等商品能源相比市场竞争性低。选择性冷凝技术依据热解气可冷凝组分
学位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为了实现更高的热效率和推进效率,多年来涡轮进口温度不断提高至远远超过材料承受极限的水平。因此,开展高效的涡轮部件冷却技术的研发对于提高涡轮部件运行寿命和燃气轮机整体的设计水平意义重大。由于严格的几何和空气动力学限制,涡轮叶片尾缘的冷却结构设计一直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合理的尾缘冷却设计需要在尾缘相当有限的空间内确保对叶片进行足够的冷却保护。现阶段,尾缘广泛采用压力侧偏劈缝结构结合
学位
光伏光热综合利用技术(Photovoltaic/Thermal Technologies,PV/T)结合常规光伏发电技术与太阳能集热技术,在一个模块内同时实现了集热和产电两项功能,具有材料成本低、制造工艺简单、空间利用率高、太阳能利用充分等优点。集热和产电功能对温度需求的矛盾性是PV/T领域一直存在的问题。现有的关于PV/T的研究多集中于如何提升系统整体性能,很少关注温度矛盾性及热电权衡。本文对此
学位
LIGO/VIRGO/KAGRA对一系列致密双星并合事件的探测直接验证了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事件成为了我们研究宇宙的一个新探针。通过引力波波形的观测,我们可以直接测得波源的光度距离。当波源的红移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测量时,此类引力波事件便可作为标准汽笛,用于研究宇宙的演化历史。我们在本文中对几种重要的标准汽笛及宇宙学应用进行了讨论。对于双中子星(BNS)系统,其并合时将会产生强烈的伽玛暴和千新星辐射。
学位
我国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以来,数字技术与金融相结合使得新兴的数字金融业态得以形成,与此同时传统金融的服务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而如何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让金融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以提升企业价值,对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从国泰安数据库、Wind数据库和CNRDS数据库获得2011年至2021年中国A股的上市企业财务数据和发明专利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最后得出139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可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