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人类各种活动的加剧,全球环境迅速恶化,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后,自然生境的破碎化问题凸现,许多生物被隔离在由城市和工农业用地所包围的岛屿状生境中,致使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急剧下降,并进一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保护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物资源和人类的生存环境,己成为人类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生物学就应运而生,并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同时,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作为研究破碎化生境和物种保护问题的基础,其应用与发展也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崇明岛地处长江口,是中国第三大岛,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世界上最大的沙岛。本文以崇明岛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法瑞调查法对不同功能区内的植物群落类型及其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并运用生态学分类方法划分崇明岛植物群落类型,建立分类体系,并与分布于佘山、大金山岛的自然植被类型进行比较。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法和德尔斐(Delphi)专家调查法,建立群落生态与景观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对崇明岛群落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本文通过对崇明岛道路、公园、宅旁屋后、农田和水边5种功能区进行了群落调查,共设置样地171个,调查崇明岛群落中植物共计80科、165属、198种。(2)崇明岛165属种子植物划分为13个分布区类型(含变型),与上海地区及佘山、大金山岛的自然植被植物区系比较,崇明岛植物以泛热带、北温带和东亚分布为主,共82属,占总属的49.7%,其次为旧世界温带分布、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和旧世界热带分布共36属占21.8%,这六类分布类型共118属,占总属数的71.5%。与上海中心城区植被和佘山、大金山岛地区种子植物区系进行比较,结果表现基本一致。(3)崇明岛乡土树种为116种,外来树种82种,此结果优于上海上海城区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的比例(174:547),反应了崇明岛相对较弱的人工干扰,但此比例远低于佘山和大金山岛。(4)结合群落的外貌特征对崇明岛群落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度约为90%的水平上将171个样方划分为42个群落类型。依据植物群落的外貌、种类组成等特征,上述42个群落类型可以分为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竹林等7种植被类型。植物群落以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类型为主,在样地中出现频率分别为34.6%和27%。崇明岛群落类型比上海地区自然分布的群落类型丰富,(5)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Delphi专家调查法,建立生态和景观相协调的群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分法从群落的自然度、观赏度、健康度、亲绿度和养管度等五个方面对分布在道路、公园、宅前屋后、农田和水边的171个样方中群落的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协调度高的群落数都较少,道路里出现了最多的协调度高的群落,为3个,占到了道路群落总数的5.8%,道路的群落主要集中在协调度一般这个区域内,占到总数的48.1%,说明道路的群落结构比较简单,乡土树种比例较低,需要定期的一些养护;在公园和宅旁屋后区域,群落综合值大于0.75的群落都只有1个。在农田和水边区域里,没有出现协调度高的群落,说明在农田和水边的区域内,没有群落能够实现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效结合。在五个功能区内,协调度高的群落除了水杉和池杉这种针叶林群落外,落叶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林是主要的协调度高的群落类型。这些群落郁闭度高、树种丰富、结构完整、生长健康。这些群落的建群种多为乡土树种,林下管护强度低,保留有自然侵入的幼苗和草本植物,群落自然度大幅度提高。由此,本文研究可为崇明植被群落提供基础的植物数据,以期为崇明岛的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岛建设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