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贸易自由化引致的进口渗透成为影响制造业企业市场进入的重要因素。根据现有研究,进口渗透对制造业企业的正向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改善生产率,进口渗透通过增加产品多样性,有助于促进制造业改善全要素生产率;二是提升技术水平,进口渗透通过技术溢出效应能够提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三是增加贸易利得,进口渗透通过重新分配市场资源能够提高经济效率。同时,进口渗透对制造业企业有两方面负向经济效应:一是加剧市场竞争程度,挤压本土企业生存空间,导致制造业就业总量减少、员工福利下降;二是抑制企业创新的可能性,进口渗透通过生产互补效应使本土企业产生依赖心理从而减少研发投入。从进一步推进贸易自由化的角度而言,深化对进口渗透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的理解,是制定政策以破解和消除各种自由贸易障碍的重要基础。尤其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长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扩大进口是全力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抓手。那么,进口渗透究竟对制造业企业市场进入产生激励效应还是抑制效应?进口渗透又将如何影响制造业企业市场进入?进口渗透对制造业企业市场进入的影响又与哪些因素有关?本论文将通过研究,尝试对上述问题作出解答。本论文首先在详细梳理并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进口贸易和制造业发展状况,分别从规模和结构的视角,系统分析进口渗透对制造业企业市场进入的影响机制;其次,实证检验进口规模渗透和进口结构渗透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市场进入的影响;最后,分别选择纺织服装行业、汽车行业和医疗仪器行业代表我国低、中、高技术制造业行业进行案例分析,验证本论文实证检验结果是否与实际经济运行情况相符。本论文结构上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是引言,阐述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进口渗透和企业市场进入两个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解释,梳理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框架以及研究方法,并提出了本论文的创新点。第二章是研究综述,分别梳理了关于影响企业市场进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进口渗透对制造业企业的经济效应研究以及进口渗透影响企业市场进入的相关研究,并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现有研究进行了全面系统评述。第三章是中国进口贸易与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包括中国进口贸易发展状况、中国制造业发展状况以及中国区域进口渗透和制造业分行业企业市场进入的特征事实。第四章是进口渗透影响制造业企业市场进入的机理分析,分别从进口规模和进口结构的视角分析进口渗透对制造业企业市场进入的影响机制及预期影响效果。第五章是进口规模渗透影响制造业企业市场进入的实证研究,并通过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以及异质性检验进一步验证了结论。第六章是进口结构渗透影响制造业企业市场进入的实证研究,分别从进口商品结构和进口来源地结构两个角度研究进口渗透对制造业企业市场进入的影响。第七章是案例分析,探讨进口渗透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汽车行业和医疗仪器行业为代表的低、中、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市场进入的影响。第八章是结论、政策启示及研究展望。本论文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企业市场进入的角度考察进口贸易的经济效应。现有研究对进口贸易经济效应的衡量主要聚焦于要素再配置、生产率改善、企业价格加成降低、产品多样性增加等,本论文从企业市场进入的角度拓展了进口贸易经济效应的内涵。二是将需求异质性作为进口渗透效应的重要传导机制。以往研究相对忽视了进口渗透的需求异质性效应,本论文基于需求异质性构建了一个进口规模渗透影响企业市场进入选择的分析框架,为企业市场进入研究提供了有关进口渗透角度的新解释。三是从进口结构的角度研究进口渗透对企业的影响。现有研究更多地关注进口规模对本土企业的影响,本论文从进口商品结构和进口来源地结构角度研究进口渗透对企业的影响,丰富了进口渗透的研究视角。本论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通过机理分析发现,进口渗透对制造业企业市场进入的影响具有多重性:进口规模渗透主要通过需求异质性效应影响企业市场进入,进口结构渗透则主要通过市场竞争效应、技术溢出效应、生产互补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影响企业市场进入。第二,通过进口规模渗透影响制造业企业市场进入的实证研究发现:从进口规模视角,进口渗透对制造业企业市场进入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同时,需求异质性是进口规模渗透的重要传导机制。通过异质性检验发现,行业固定资本投资门槛高、水污染强度高、科技含量低以及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低的制造业行业,以及在我国加入WTO之后的关税密集削减阶段,企业受进口规模渗透的负向影响更显著。第三,通过进口结构渗透影响制造业企业市场进入的实证研究发现:从进口结构视角,进口渗透对制造业企业市场进入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同时,进口商品结构渗透和进口来源地结构渗透的影响异质性取决于不同因素。第四,通过案例分析发现:进口渗透对我国低、中、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市场进入均有抑制效应,但影响机制存在差异性。结合研究结论,本论文提出了以下几点政策建议:一是积极扩大进口,充分利用进口渗透的积极效应;二是合理引导进口,有效防范进口渗透的消极效应;三是分类施策,合理应对进口渗透对制造业不同行业的负面冲击;四是精准扶持,妥善处理进口渗透可能对国内制造业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