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应变率显像技术评价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局部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及收缩后收缩(Postsystolic shortening , PSS)现象,并分析PSS的相关因素,通过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PSS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更早、更敏感的识别节段心肌功能,并充分认识PSS的临床价值。方法:1实验组为肺动脉高压患者60例,所有入选者均除外肺动脉狭窄及右室流出道梗阻、三尖瓣器质性病变、右心室安置起搏器、右室心肌梗死及心肌病。并根据肺动脉收缩压(PASP)将肺动脉高压患者分为A组:轻度20例(30~49mmHg,1mmHg=0.133kPa)、B组:中度20例(50~69mmHg),C组:重度20例(≥70mmHg)。同期选取2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经体检、心电图、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均无心肺疾患。所有研究对象均为窦性心律。2采用GE公司的Vivid 7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7~3.4MHZ,系统具备实时心肌多普勒显像及应变率显像。应用其Q-analyze软件进行心肌各节段各心动周期时相的应变率定量分析。3所有入选者均左侧卧位,平静呼吸,连接心电图,首先进行左室长轴切面及标准心尖四腔心切面的二维图像采集,然后获取标准心尖四腔心切面的三尖瓣口连续多普勒血流频谱,再于TVI模式下获取心尖四腔心切面及胸骨旁右室流入道长轴切面,上述各切面得到理想图像后,将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图像以Loop形式存入仪器硬盘待后分析。4图像分析和参数测取:4.1测量右室前壁厚度(RVAW),右室横径(RVD),代表右室结构参数。4.2根据连续多普勒测量三尖瓣口最大返流速度,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4.3进入TVI模式,将帧频调节至大于100帧/秒,采用心尖四腔心切面,记录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频谱,测量等容舒张时间(IRT)、等容收缩时间(ICT)和射血时间(ET),并计算右心Tei指数,反映右室整体功能。4.4于应变率模式下,分别获取右室游离壁及右室后壁基底段及中间段的应变率曲线,测量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及舒张早期应变率,统计出现PSS的节段数,PSS表现为等容舒张期应变率呈负向改变,出现PSS节段的等容舒张期应变率值即PSS值。结果1一般资料的比较各组间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对照组与A组比较,静息心率无显著差异,但与B组、C组比较心率增快,均有显著性差异;与A组相比,B、C组静息心率加快,有显著性差异。B组与C组间静息心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各组间超声参数的比较2.1右室结构参数的比较与对照组比较,B、C两组的RVD增大,RVAW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与A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2右室功能的比较与对照组比较,伴随肺动脉压力的增高,肺动脉高压组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表现为下降趋势,舒张早期应变率(SRe)表现为下降趋势,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B、C两组间比较,Tei指数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A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3 PSS的比较各组均可见PSS现象,其中对照组约23%出现,A组约38%出现,B组约47%出现,C组约58%出现。与对照组比较,肺动脉高压组出现PSS节段数增多,且PSS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动脉高压各组间比较,伴随肺动脉压力增高,出现PSS节段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PSS与右室结构指标、功能指标的相关分析PSS与RVAW及RVD之间存在相关性,PSS与肺动脉收缩压、右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及右室整体功能均有一定的相关性。4影响右室PSS主要因素的分析以PSS为因变量,RVAW、PASP、RVD和HR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方程的变量仅有RVAW,提示右室壁厚度是影响PSS的主要因素。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室功能减低,应变率显像技术可定量、准确地评价右室长轴功能;肺动脉高压患者病理性PSS的出现率较高,且由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右室壁厚度是影响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心肌PSS的主要因素,提示肺动脉高压右室局部心肌节段存在相对心肌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