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注意力视阙下的汉诗英译的动态识解研究——以毛泽东诗词英译为例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dl0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朝气蓬勃的发展起来。而在认知语言学的领域中,动态注意力视阙下的动态识解理论又作为一个新的视角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动态注意理论主张以动态的视角来描写静态的场景,通过扫描来挖掘文中的深层含义;动态识解理论主张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译者在深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知识,通过概念化来重新构建原文,突出作者的意图,使读者全面领会原著的深层含义。总体来看,动态注意力下的动态识解则侧重于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动态的整体扫描、顺序扫描以及虚拟位移来识解静态场景,以达到挖掘作者的真正含义的目的。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主要通过其语言的美学特征来激发读者的情感因素。然而由于各国语言的不同特征和文化差异,诗歌的表达形式在体裁和风格上也有所不同,这就更增加了诗歌翻译中的困难。   汉诗英译的动态识解苟不多见,因此本论文选取毛泽东的三首诗歌《沁园春·长沙》和《如梦令·元旦》及《七律·长征》的官方译本、辜正坤的译本以及许渊冲的译本为参照,以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动态注意力为理论视角,尝试对汉诗英译进行动态识解研究,通过对译本的分析,探讨动态注意力视阙下动态识解理论对汉诗英译的解释力。本文是将认知语言学进一步应用于翻译研究的初步尝试,希望对译者认知活动的探讨会给中国诗歌英译带来更多启示。
其他文献
中医药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技术方法,是一个广罗万象又独具特色的医学系统。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得宜于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卓越的诊疗水平,以及比现代医学更安全
学位
二语心理词汇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一直是被语言学家以及教育学家教所忽略的一个领域,直到20世纪70年代之后,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被语言学家所重视。研究者们开始探究词汇的记忆特
作为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意思表示在德国民法理论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意思存于内心,是不能发生法律效果的。当事人要使自己
冈察洛夫-19世纪俄国最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也是19世纪中叶俄国重大社会变革的见证人。他的名字被我们所熟知是缘于他的三部曲作品:《平凡的故事》、《奥勃洛摩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