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半乳糖致雄性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探讨及中药预防作用的观察

来源 :广东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jin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由于引起男性骨质疏松的病因复杂,目前还没有理想的、特异的模型和防治的药物,用D-半乳糖造成雄性大鼠低转换骨质疏松模型,模拟男性骨质疏松症,通过观察骨无机物和有机物含量、骨形态计量学、骨生物力学、骨密度、血脂以及睾丸功能指标的变化,来探讨其骨质疏松发生的机制。同时,用D-半乳糖造成雄性骨质疏松模型,观察仙灵骨葆、人参须水提液、藿参合剂的预防作用,与对照药复方司坦唑醇进行对照比较,为预防男性骨质疏松筛选有效的治疗药物。
   方法:
   1.D-半乳糖致雄性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探讨
   选取3月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S,10只):颈背部皮下注射0.9%生理盐水5ml/kg/d,蒸馏水5ml/kg,d灌胃;D-半乳糖模型组(DG,10只):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mg/kg/d,蒸馏水5ml/kg/d灌胃。
   各组大鼠饲养条件相同,每周记录体重情况,给药均为90d。实验结束前14、13天和4、3天给予皮下注射盐酸四环素(25mg/kg)和钙黄绿素(5mg/kg)荧光标记两次。实验结束时,心脏取血处死大鼠,分离血清测生化指标;取左侧胫骨及第四腰椎不脱钙包埋后分别制成骨切片(胫骨上段和腰椎)和骨磨片(胫骨中段),通过半自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松质骨和皮质骨的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取右侧股骨和第五腰椎进行骨物理指标、骨密度、骨生物力学的测量;取左侧股骨烘干、消化,分成两份,分别使用ICP离子性发射光谱仪和羟脯氨酸试剂盒(经典法)检测其骨钙、磷以及骨胶原的含量;取睾丸称重,一侧作匀浆测生化指标,另一侧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作组织形态学观察。
   2.几种中药对D-半乳糖致雄性大鼠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观察
   选取3月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NS,10只):颈背部皮下注射0.9%生理盐水5ml/kg/d,蒸馏水5ml/kg/d灌胃;D-半乳糖模型组(DG,10只):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mg/kg/d蒸馏水5ml/kg/d灌胃;阳性对照药复方司坦唑醇组(DG+SP,10只):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mg/kg/d,司坦唑醇0.54mg/kg/d++吡拉西坦432mg/kg/d灌胃;仙灵骨葆组(DG+GB,10只):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mg/kg/d,仙灵骨葆270mg/kg/d灌胃;人参须水提液组(DG+GS,10只):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mg/kg/d,人参须水提液5g/kg/d;藿参合剂组(DG+EG,10只):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mg/kg/d,藿参合剂(淫羊藿5/kg/d+人参须5g/kg/d)灌胃。
   各组大鼠饲养条件相同,每周记录体重情况,给药均为90d。实验结束前的荧光标记方法同前。实验结束时的取材及检测方法也按前面介绍的方法进行。
   结果:
   1.D-半乳糖可致雄性大鼠产生明显的骨质疏松
   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mg/kg/d90天后,大鼠骨形成明显抑制,出现低转换型骨质疏松:与NS组比较,给予D-半乳糖皮下注射90d后,骨无机物和有机质丢失,骨形成及骨矿化作用受到抑制,骨量显著丢失,骨质量降低,骨折风险增加。脂代谢异常,出现高脂血症。自由基损伤增加,睾丸功能减退。D-半乳糖导致的雄性大鼠低转换型骨质疏松模型具有以下特点:
   ①股骨矿物质的丢失及骨小梁面积百分率下降:股骨钙、磷、Hyp含量分别均减少30.2%、28.5%、17.7%。骨形态计量学研究观察到D-半乳糖大鼠胫骨上段骨小梁面积百分率(%Tb.Ar)、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小梁数量(Tb.N)分别降低了34.4%、21%、26.7%;骨小梁分离度(Tb.Sp)增加了22.3%。单位骨小梁面积破骨细胞数(Oc.N)、破骨细胞周长百分数(%Oc.Pm)分别增加135%、66.9%。胫骨上段松质骨骨矿化沉积率(MAR)减少了43.8%,骨形成率指标显著下降。胫骨中段动静态参数无明显变化。腰椎松质骨的骨丢失不如胫骨上段明显,表现为Tb.N降低了28.1%、Oc.N增加了、47.4%。股骨和腰椎的力学特性下降,股骨刚性系数、弯曲能量分别降低37.7%、29.2%,腰椎最大压缩载荷、弹性模量分别降低28.3%、35.4%。股骨骨密度明显下降。
   ②脂代谢异常:大鼠血清TG、LDL-C分别增加33.4%、51.9%,HDL-C降低了24.8%。
   ③睾丸组织自由基增加,睾丸功能受损:大鼠睾丸指数、SOD含量分别下降21.6%、4.1%,MDA含量增加60.1%。
   2.几种中药对D-半乳糖致雄性大鼠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
   (1)复方司坦唑醇可以明显增加D-半乳糖致骨质疏松大鼠的骨量,改善骨质量,其表现为:
   ①骨钙含量增加40.2%,骨形态计量学研究观察到胫骨上段的静态参数中骨小梁面积百分率(%Tb.Ar)、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小梁数量(Tb.N)分别增加了50.5%、23.5%、30.5%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减少了56.2%。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使骨吸收参数单位骨小梁面积破骨细胞数(Oc.N)、破骨细胞周长百分数(%Oc.Pm)分别减少了56.2%、29.1%。胫骨上段骨形成和骨矿化增强MAR、BFR/BS、BFR/BV、BFR/TV较模型组分别增加60.9%、55.6%,36.5%、61.5%。对皮质骨动静态参数改善不明显,腰椎作用Tb.N较模型组增加26%,对大鼠股骨和腰椎生物力学性能和骨密度也无显著改善。
   ②对血脂代谢异常无显著改善。TG、LDL-C分别降低19.5%和17.3%,HDL-C增加了19.2%。
   ③可对抗自由基损伤,改善大鼠睾丸结构和功能的作用。睾丸MDA含量降低了40.7%。
   (2).仙灵骨葆可明显抑制D-半乳糖大鼠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增强骨矿化作用:能显著对抗D-半乳糖造成的骨丢失,有效提高骨量。其表现为:
   ①股骨矿物含量显著增加,股骨的Ca2+、P3+分别增加了110%和78%,对骨有机质含量影响不大。骨形态计量学骨上段松质骨骨小梁增多,连续性好,%Tb.Ar、Tb.Th、Tb.N分别增加了44.7%、23.3%和29.1%,Tb.Sp则下降了13.8%;而Oc.N和%Oc.Pm分别减少了55%(P<0.05)和24.8%(P<0.05)。骨形成和骨矿化增强,胫骨上段MAR、BFR/BS、BFR/TV较模型组分别增加46.3%、43.3%、49.7%。对DG大鼠皮质骨骨量无显著改变。腰椎骨小梁增多,%Tb.Ar、Tb.N分别增加48.3%、87%,Tb.Sp、Oc.N分别减少18.4%、4.2%。
   ②HDL-C含量增加30.4%,TG、LDL-C分别降低17.8%、16.1%,可改善血脂代谢异常。
   ③可对抗自由基损伤,改善大鼠睾丸结构和功能的作用。睾丸MDA含量降低了30.4%。
   (3)人参须水提液抑制骨吸收,促进骨矿化,增加骨量。主要表现为:
   ①增加股骨矿物质含量,Ca2+、P3+分别增加了43.2%和64.3%(P<0.05)。骨形态计量学胫骨上段的骨小梁增多,%Tb.Ar增加37.9%,MAR增加42.6%,骨形成指标有增加趋势,而Oc.N和%Oc.Pm分别减少了56.7%和23.1%。胫骨中段骨外膜的双荧光间距增大,动态参数%P-L.Pm、P-BFR/BS分别增加32.7%、34.9%。腰椎骨小梁增多,%Tb.Ar、Tb.N分别增加37.8%、69.6%.
   ②对血脂代谢异常无显著改善,但可使HDL-C含量增加11.6%,TG、LDL-C分别降低14.4%、16.5%。
   ③可对抗自由基损伤,改善大鼠睾丸结构和功能的作用。睾丸指数增加16.5%,MDA含量降低了40.9%。
   (4)藿参合剂能促进骨的形成、抑制骨的吸收,从而明显增加骨量,具体表现在:
   ①增加股骨矿物质含量,Ca2+、P3+分别增加了192.7%和72%。藿参合剂可以使D-半乳糖大鼠胫骨上段松质骨骨小梁增多,结构紧密,骨小梁面积百分率(%Tb.Ar)、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小梁数量(Tb.N)分别增加了42.7%、23.1%、29.6%;骨小梁分离度(Tb.Sp)下降12%。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使单位骨小梁面积破骨细胞数(Oc.N)、破骨细胞周长百分数(%Oc.Pm)分别减少57.1%、25.5%。胫骨上段骨矿化和骨形成显著增加,MAR、BFR/TV分别增加42.6%、29.5%。胫骨中段%P-L.Pm、P-BFR/BS分别增加35.9%、47.8%。腰椎骨小梁增多,%Tb.Ar、Tb.N分别增加46%、82.6%。
   ②对血脂异常无明显改善作用。但可使HDL-C含量增加17.9%,TG、LDL-C分别降低18.5%、16.2%。
   ③抗自由基损伤,改善大鼠睾丸结构和功能。睾丸体重指数增加了24.2%,MDA含量降低了40.7%。
   结论:
   每天按100mg/kg大鼠体重的剂量连续给予皮下注射D-半乳糖90天,可明显促进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同时抑制雄性大鼠的骨形成,导致骨明显丢失,呈现低转换型骨质疏松的表现;药物复方司坦唑醇、中药仙灵骨葆、人参须水提液和藿参合剂均可可有效预防D-半乳糖导致大鼠骨丢失的改变;人参须水提液和藿参合剂都是通过促进骨矿化,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来有效预防D-半乳糖导致雄性大鼠的骨改变,且藿参合剂优于人参须水提液,在对抗D-半乳糖导致的骨丢失上,与仙灵骨葆相当具有成为理想的抗骨质疏松药物的良好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  当前儿童哮喘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治疗控制水平偏低,如何有效地测量哮喘患儿疾病控制水平和生存质量是哮喘患儿疾病监测与评价面临的重要问题。国外对哮喘患儿疾病控制和生存质量的监测评估多使用患者报告结局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国内开展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在构建哮喘患儿家长报告结局概念模型的基础上,研制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哮喘患儿家长报告结局量表,并对量表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探索量表各维度的影响因素及儿
学位
背景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disease,NAFLD)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影响了约10亿人口的身体健康。至今尚未明确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有效治疗药物,因此深入探讨NAFLD的发病机理,寻找可能的潜在干预治疗靶点,将会为临床有效防治NAFLD提供科学依据。  自噬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理过程,是机体细胞为适应恶劣环境及对抗各种应激做出的一种自我保
研究目的  目前我国缺乏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学龄前儿童照护人喂养行为测量工具.针对这种现状,本研究旨在编制适合我国国情的学龄前儿童照护人喂养行为评价量表,并进行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评价;在此基础上,探讨学龄前儿童照护人喂养行为与儿童饮食行为间的相关性及其对儿童体重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照护人不合理喂养行为的早期识别提供理论和方法,并为学龄前儿童健康饮食行为和习惯的培养,以及儿童期肥胖的预防和干预策略的
背景和目的: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全球流行的公共健康问题,在一些人群研究证据中,维生素D(Vitamin D, VitD)及其活性代谢物的缺乏是CKD的普遍的病理特征。肾脏中VDR受体表达丰富,且是VitD的传统靶器官,同时VitD缺乏也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但长期维生素D缺乏对肾脏发育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生命早期维生素D持续
学位
目的:  通过临床研究观察小针刀配合扶阳火艾灸疗法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为临床应用于膝骨关节炎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应用红外热成像检查,根据图谱结果结合相关疗效评分进行定量分析,为中医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提供新的评价方法。  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于2017年1月10日至2018年1月10日共观察了93例确诊为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Ⅰ组31例(小针
颈椎病的发病率有上升及年轻化的趋势。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是以颈部不适为主,头部、后枕部、肩背部也伴有一定程度的不适。颈型颈椎病病位相对局限,症状相对较轻,有时甚至呈一过性。医生和患者容易忽视,不予治疗。但有学者认为颈型颈椎病是其他类型颈椎病的前驱类型,给予重视,有效的治疗能预防其发展为其他类型的颈椎病,因此探求有效的针灸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颈椎病发病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颈椎相关肌肉发生损伤
目的:  心力衰竭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对全世界的医疗保健成本形成巨大的压力,本研究通过采集不同中医证候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可溶性ST2水平,分析各组之间可溶性ST2数值的变化特征,为中医治疗心力衰竭提供临床参考。  方法:  收集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内,入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并诊断为心力衰竭的患者115例,采集患者病历资料及临床检验数据,如:生命体征、BNP、心肌
学位
目的:  1.通过文献研究和临床调查,探索大肠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为临床针对高危人群开展结肠镜检查提供参考,也为患者改善生活方式、防病治病提供指导。  2.以本院高年资医师辨证分型结果为基础,提出大肠息肉病的辨证分型方法,探索证型分布规律,为中医专家共识的形成提供资料。  方法:  1.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 Databa
学位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与其有密切关联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发病率也不断的攀升。由于对A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尚不清楚,在治疗方面存在极大的困难,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所以如何治疗与预防AD已成为了一个为世界所关注的问题。AD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的记忆衰退和认知功能的下降,行为异常和社交障碍,通常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它的主要病理特征表现为脑神经细胞
目前,我国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等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明显上升,严重危害人们健康。溶栓、介入、冠脉搭桥等再灌注疗法是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等缺血性心脏病最主要的措施,但这些治疗措施在带来有益治疗效果的同时,却会引起潜在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因此,如何减轻甚至解除心肌I/R损伤受到广大基础和临床研究者的高度关注。针对心肌I/R损伤的保护,人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