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金融危机的经验再次证实,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对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担当着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因此,为了使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能得到稳定、有力的金融支持,必须加强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历史包袱重、经营环境特殊,农村信用社的信用风险一直较普通商业银行高,为帮助农村信用社改善资产质量,2003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发放专项借款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的方式化解农村信用社的历史不良贷款,然而随着存量信用风险的化解,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新生不良贷款又出现攀升趋势,这说明仅仅通过资金援助的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信用社的信用风险问题。只有深入挖掘农村信用社的信用风险因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真正降低或消除农村信用社的信用风险。以往学者对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的专门研究较少,且这些有限的研究大都是定性分析农村信用社的信用风险现状及引发风险的原因,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深入的论证,这与农村信用社亟待解决的信用风险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本文对农村信用社的信用风险进行了一次系统的研究,并在研究方法上突破了以往研究单纯进行定性分析的局限,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压力测试的方法,利用江苏省49家农村信用社1998年-2009年的样本数据,建立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模型对农村信用社的信用风险因子加以验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压力测试的敏感性分析和情景分析对农村信用社遭受不良冲击时的信用风险进行度量。研究发现农村信用社的信用风险因子包括两类:一是,农村信用社自身的因素,包括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形式、经营管理水平、规模、担保贷款的比重及通过金融产品创新拓展客户的能力;二是影响贷款者还款能力的因素即宏观经济因素,包括利率、通货膨胀水平及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特别的地方经济、全省经济及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都会影响农信社贷款的信用风险,而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对农村信用社的农户贷款、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农村工商业贷款都有显著影响。另外,敏感性压力测试的结果显示:全省经济增速降低会给农信社的信用风险造成较大冲击,而地方经济下滑对信用社信用风险的冲击较小,农业经济发展速度降低不会对农村信用社构成威胁;情景分析结果显示,在我国出现严重“滞胀”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的信用风险大大增加,对农村信用社的稳定构成较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