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汉语语言学研究中,把字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虽然如此,但是对于汉语儿童习得把字句的研究却相对缺乏和不足,而且前人的研究多半是描述性的,旨在借助纵向数据来展示把字句的发展历程。相比之下,对于儿童对该句型的具体特征的敏感度却知之甚少。本论文研究了汉语儿童对把字句某一特定句型的习得,即带有地点补语的把字句:“把+名+动+到/在+处所词”。本文既研究了儿童对该句型的产出,又研究了儿童对该句型的理解。本研究包括三个实验:实验一为诱导产出,即在特定的语境中诱导实验对象产出目标把字句;实验二为视频验证,即让实验对象根据视频的内容对测试句的真假值进行判断;实验三是动作演示,即让实验对象通过动作来演示目标句型的音频所描述的事件。实验一旨在研究儿童对目标句型的产出能力,实验二和实验三则是为了研究其对目标句型的理解能力。在实验中,笔者分别对湘潭市三所幼儿园中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儿童(5-6,4-5和3-4)进行了测试,参加实验的儿童的总人数为153。同时,一些成人作为控制组的实验对象也参与了该实验调查。实验一的结果表明儿童对目标把字句的产出量是成人的一半,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产出率不断提高。实验二表明尽管儿童和成人判断正确把字句的能力相差不大,但是相对于成人来说,儿童更加倾向对错误的句子做出肯定的判断。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判断能力日益接近成人。实验三的结果显示儿童在动作演示中的表现与成人非常相似,这表明对于上述把字句,儿童和成人拥有相同的语言知识。根据上述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尽管儿童在产出目标把字句中的表现远不如成人,但他们的确掌握了把字句方面的语言知识。在理解测试中,他们的表现近乎完美,这就是证据。据观察,儿童或许因为在处理把字句的过程中,承受着认知方面的压力,无法正常地使用目标句型,所以产出率才会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