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中国,谈到最新颖最热门的词汇时,克强总理的“互联网+”一定会被提起。这个概念浓缩了一种信息时代里通过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生产模式。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互联网在世界各国都对贸易造成了巨大影响,尽管大多数国家都遭受了或多或少的经济滑坡,但是从数据看来,互联网的使用率和国际贸易的总量都在不断发展。因此,正确衡量这种影响是必要的。以前大部分的文献都或从理论角度,或从实证角度证明了互联网对国际贸易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即互联网的使用显著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然而,互联网的使用真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促进国际贸易吗?基于前人的理论,本文先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阐述了互联网对双边贸易可能的影响机制。然后,本文扩展了传统的引力模型国际贸易理论,将互联网因素加入其中,与模型里原先的GDP因素、人口因素、距离因素、语言因素、边境因素、贸易协定因素与殖民联系因素一起,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贸易流量的影响。本文用了面板数据的方法,分别检验了2002年至2011年间中国与65个贸易伙伴国家之间互联网使用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以及2002年至2011年间美国与这65个贸易伙伴国家之间互联网使用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互联网的使用并不像前人研究中那样在任何时候都会显著促进双边贸易的增加,对中国和美国的影响也各不相同;第二,传统引力模型中的一些因素(距离因素、贸易协定因素、边境因素、以及殖民联系因素)在当今世界对贸易流量的影响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明显了;第三,互联网使用对出口和进口贸易流量的影响也并不相同;第四,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当他们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时,互联网的使用增加时贸易量都增加了,当他们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时,互联网的使用增加时贸易量并没有显著的增长。在结论里,本文建议国际社会应高度正视已经存在的“国际数字鸿沟”问题,努力消除横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信息不平等现象,尤其要注意潜在的教育和信息技术领域的深层的信息不平等。对中国而言,应努力向有经验的美国学习,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消除信息产业的垄断现象,并解决互联网现存的不合理的管制问题。本文的贡献在于:理论方面,对互联网与双边贸易关系的梳理与完善;以及实证方面,对互联网对双边贸易影响数据的更新与比较。本文将互联网使用因素与其他传统因素结合在一起,综合考察了双边贸易流量的决定因素,使用最新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与前人研究结果做了对比。不过,本文在方法和内容上仍有局限之处。一者是在互联网究竟何时会促进双边贸易何时会阻碍双边贸易这一问题上,本文无法推断出精确的定量结论;二者是关于互联网对进口与出口为何不同影响的问题上,本文也没能给出合适的理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