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在日本流行的中国最成功的文学形式是小说和诗歌。特别是中国明代的小说对当时和后来日本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现今,日本的各种媒体中都可以找到中国小说的踪影,而中国的各种媒体中同样也可以找到日本文化的元素。
在江户畴代(即1603年-1867年)传入的小说首先是以“和刻本”的形式翻译给日本读者进行阅读的,经过不断的演化和发展最终可能创造成一个新的文学作品一“翻案”。代表作品有《里兄八犬传》,《里見八犬传》是《水滸传》翻案后的小说,《水滸传》后来成为日本名著之一。
在众多翻译作品中也有部分翻译不到位或失败的例子。因为原作者和翻译者各自身处的国家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也会有差异。例如,《西游记》从中国传到日本后,唐僧的二徒弟沙悟净因为头顶一样没有头发而被翻译者错误的看成是日本传说中的“河童”,这一失误使大部分日本读者把这两个人物错误的划上等号。究其翻译者不能很好的了解原作者时代背景的原因也是一个历史原因。“中日邦交正常化”(即1972年9月)之前中日两国由于政治原因造成两国国民对对方国家的各种情况都知之甚少。即便有了解也有可能是片面的、偏激的或是错误的,这就导致了日本的翻译人员在并不了解其中人物或是情节的时代背景的情况下进行翻译。而翻译和再创造是同时进行的,翻译的过程中势必会有翻译者通过自己的阅历和对原作的理解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因此翻译者不得不用一些自己的猜想去完成整个翻译过程,这就直接导致了翻译作品中人物和情节的不准确性。
追溯日本的整个发展过程,其一开始也并非一个强国。在最初的起源和发展阶段主要是吸收中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先进文化和科技技术并使之逐渐本土化,也就是中国所说的“洋为中用”。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之后,经济、科技能力逐步提高,终于成为一个强国。而在这之后,日本的文化就开始反过来传入并影响中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尤其是中国,这样的文化渗透现象随着中日两国交流增多变的越来越明显。曾经在古代传入日本的中国小说在经过日本的翻译和演化的漫长过程后,以全新的面貌被当作带有浓重日本本土文化的作品重新传入中国并被翻译成中文。这就是两国文化互相浸润互相影响的现象。
笔者亲历过日本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之巨大。例如在中国消费者中很受欢迎的日本漫画、电子延伸产品、日剧和日本料理文化等。现在中国随处可见店面的招牌用日文书写或是有日文的元素,也有许多小型私人的书店出售或出租日本的漫画和翻译成中文的日本小说。可以说日本的文化是进入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的,尤其是中国80年代后出生的人群,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大量接触到的是日本的漫画和电视剧,因此日本文化在他们身上刻下了很深的烙印。早先传入日本的中国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在日本化后重新传回中国时受到了很多读者的追捧。
中日两国的文化互相交融,互相影响,催生出大量新的同时拥有两国文化属性的文学作品。在此值得讨论的是这些小说是如何从中国传入日本,经过演化又重新传入中国并在两国都达到很高的文学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