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疏肝和胃抑酸降逆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的临床观察,评定其疗效。方法:本研究在临床上以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作为研究方法,对中医辨证符合纳入标准的46名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患者进行治疗,按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予以基础治疗以及中药疏肝和胃抑酸降逆法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变化情况及胃食管反流病问卷积分情况。并于停药后4周时,进行电话随机访问,填写GerdQ问卷,利用症状积分统计复发情况。将所得数据结果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临床治疗过程中脱落患者2例,完成治疗的患者共44例,疗程结束后中医证候疗效统计结果为痊愈2例,占4.54%,显效5例,占11.36%,有效35例,占79.54%,无效2例,占4.54%,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5.45%。治疗前与疗程结束后中医证候总积分(24.32±2.75,9.73±3.28),经统计学分析,Z=-5.78,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单项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前后单项症泛酸(5.32±1.05,1.86±1.00)、烧心(4.77±1.16,2.41±1.34)、胸骨后疼痛,牵及两肋(4.05±1.46,1.77±1.08)、嗳气(4.36±1.16,1.82±0.95)、纳差(1.48±0.88,0.45±0.50)、情绪不畅加重(1.57±0.73,0.52±0.59)、打呃(1.59±0.66,0.55±0.50)、恶心(1.18±0.58,0.34±0.48)病情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与治疗后GerdQ问卷积分分别为14.55±1.90与7.32±1.30,经统计学分析Z=-5.79,P<0.01。统计复发情况为44例中复发4例,复发率为9.09%。结论:1、疏肝和胃抑酸降逆法可有效改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患者的中医症状。2、疏肝和胃抑酸降逆法可明显降低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患者的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