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生态学是一门将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和系统论的思想应用于文化学研究的新兴交叉学科,研究文化的生成和发展与环境(这里指广义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文化生态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1955年克罗伯的学生、美国人类学家斯图尔德发表了他的《文化变迁理论》,并在其中阐述了文化生态学的基本理念。国内学者董健(1993)认为,戏剧综合文化生态包括内生态和外生态这互相联系着的两个层面,是一个综合的开放体系。内生态是指戏剧诞生过程中编剧、导演、表演、舞美、音乐、灯光及效果诸方面的协调综合关系;外生态是指整个社会“大文化”圈内戏剧艺术与其它文化领域的协调平衡的关系,如它与经济、政治、教育等领域以及意识形态领域其它部门(如哲学、宗教、伦理)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首先介绍戏剧内文化生态和戏剧外文化生态的基本内容和含义,然后从这两大方面入手剖析《茶馆》的文化生态特点,进而分析英若诚在《茶馆》翻译过程中对其戏剧文化生态要素再现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了基于戏剧文化生态的翻译模型:一个有序二元组。笔者借助翻译模型对英若诚的译文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其译文并非传统意义上只有译文内容的“一维”文本,而是一种集内文化生态因素与外文化生态因素两方面为一体的“四维”译本。在时间轴上,英若诚的译本将读者拉回到清末时期至抗战之后这段时间里。也就是,借助译者对戏剧外文化生态要素的呈现,读者能够跨越时空隧道,飞越到当时一个个的社会场景中。紧接着,在“三维”立体空间上,舞台上的表演具体地再现了清末时期至抗日战争之后一个个场景内容,生活在当时时空下的人物也得到了具体再现。戏剧内文化生态在翻译中是通过演员表演的肢体动作、语气变化和措辞的选择得以体现的。总之,在这“四维”译本中,戏剧外文化生态负责时间轴上的对应;而戏剧内文化生态负责具体“三维立体”的人物表演及场景内容。很明显,戏剧内文化生态和外文化生态两方面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共同造就了适应选择度高的生态译文。从戏剧文化生态视角解读话剧翻译是具有一定创新性研究:一方面,它首次尝试着将文化生态与戏剧研究结合起来应用到翻译中,是种跨学科的研究;另一方面,它借助于新建的翻译模型研究翻译,通过对自定义函数进行赋值等运算,生动地再现了英若诚先生译本中戏剧文化生态的要素;另外,此研究中建立的翻译模型对译者翻译其他的戏剧作品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当然此论文在戏剧文化生态领域的研究只是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笔者期待着有兴趣的学者或译者把文化生态的内涵真正应用到话剧中,创作出更多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