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是抑制还是促进?这一问题一直以来广受议论。近年来,逐渐有学者认为,在不同的动机作用下,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可能存在不同的情形。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东欧地区多数国家与中国签署了该倡议,且中东欧地区毗邻西欧,与其加强交流、合作对中国打开欧洲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近些年全球经济呈现整体下行的状态,中国的经济出现了增长速度减缓的“新常态”,为了突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是抑制还是促进?这一问题一直以来广受议论。近年来,逐渐有学者认为,在不同的动机作用下,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可能存在不同的情形。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东欧地区多数国家与中国签署了该倡议,且中东欧地区毗邻西欧,与其加强交流、合作对中国打开欧洲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近些年全球经济呈现整体下行的状态,中国的经济出现了增长速度减缓的“新常态”,为了突破经济增长的瓶颈,中国需要寻求新的贸易市场,进一步研究中东欧地区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对中国“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推动“17+1”框架,选择以中东欧为研究对象,探究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存在的出口效应的情况,并从投资动机的视角进一步分析出于不同动机的投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在实证部分,使用了2005年-2018年中国对中东欧地区内的16个国家的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的数据,首先,选择引力模型验证中国对中东欧直接投资总体上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之后又进一步验证了不同动机下的投资的出口效应。实证结果显示:首先,中国对中东欧地区的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存在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次,四种不同动机的投资存在的出口效应情况有所不同,其中,市场寻求型和效率寻求型的投资是中国对中东欧进行投资的主要的投资动机,并且中国对中东欧的出口贸易随着这两种动机投资的增长而增长;而资源寻求型和创新寻求型投资未呈现显著的出口效应。
其他文献
高铁快速发展带来整体经济的突飞猛进,也带来小城的发展变化。本文通过选取2008-2019年854个小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双重差分模型(DID)和多时点的倾向得分双重差分模型(PSM-DID),研究高铁开通对小城产业结构的发展具有“过道作用”还是“引擎作用”?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对小城第二产业发展的影响呈现出阶段性的“U”特征;即在高铁开通初始的前2年内,由于中心城市给高铁小城带来的负向“虹吸效应”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已经进入攻关期。但当前国内新冠疫情反复多变,给经济平稳运行带来一定的挑战,欧美国家也不断加强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在此背景下,如何为产业结构升级增添新动力成为首要问题。而以5G、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作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产物,具有新理念、新技术、新领域的丰富内涵,能有效扩大消费和投资,稳定经济发展。近年来在国家扶持下得以
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形势进一步恶化,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严峻考验。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协同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更新、完善了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提高了基础设施服务质量,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方兴未
在国际疫情严峻,高质量发展呼声不断的背景下,各省份城市纷纷采取产业集聚的方式来达到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目标。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其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是增强综合国力赶超发达国家的重要路径。论文在经济一体化、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等国家重要经济社会政策出台的大背景下,解析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和作用结果,并通过实证检验来验证本文假设。首先,通过区位熵的测算方法对我国省份产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普惠金融也呈现出了迅速发展的态势,与传统的金融服务业相比较,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更大幅度地拓宽金融的服务渠道,并通过数字技术充分发挥其普惠性与精准性,从而达到效率与公平的有效统一,进而成为中国经济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途的关键举措。最近几年,有关“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联性”的研究绝大部分是从前者对后者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效应进行全面解读,但对于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协同效应以
共同富裕已成为中国中长期主要发展目标,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实现共同富裕,首要解决的是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已有文献从对外贸易角度出发,以萨缪尔森定理为传导机制,分析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本文结合相关文献,以中国发展事实为依据,将服务业发展状况作为切入点,探究出口贸易通过影响服务业的发展对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新冠肺炎疫情笼罩之下的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吸引高端制造业回流,国内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低端制造业流向生产成本更低廉的东南亚、印度等国家。推动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激发创新动力成为我国迎接当前挑战的主动选择。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利用网络化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构建完善的国内一体化市场
绿色、可持续发展日渐成为当今的时代主题,如何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不再是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唯一目标,在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情况下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变得更为重要。开放一直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利器,但就我国来说,打开市场的大门不仅推动了经济增长也一定程度上危害了我国的生态环境,那么考察其对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变的至关重要。本文利用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各省对内区际
改革开放以来,FDI的大规模涌入促进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然而,随着经济从短缺向过剩的转变,FDI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仍然很强,但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动力却开始不足,利用FDI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已到了一个关键时期。与此同时,中国城市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阶段,仅仅注重外资规模的增长已然远远不够,如何有效发挥FDI的绿色技术溢出效应、畅通绿色技术创新渠道是更好服务产业持续性
当前经济处于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过渡的关键时期,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的紧迫性不言而喻。企业作为创新系统的“主力军”,承担并履行着众多提升自主创新的重任。然而,企业攀登创新高峰的征途中难免遭遇科技成果难以价值化、高质量产出较少等难题。如何突破低效率桎梏,值得深思。与此同时,互联网正以无可比拟的速度与经济社会形成深度融合,经验数据也揭示了互联网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驱动作用。面对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