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绿色、可持续发展日渐成为当今的时代主题,如何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不再是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唯一目标,在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情况下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变得更为重要。开放一直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利器,但就我国来说,打开市场的大门不仅推动了经济增长也一定程度上危害了我国的生态环境,那么考察其对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变的至关重要。本文利用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各省对内区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可持续发展日渐成为当今的时代主题,如何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不再是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唯一目标,在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情况下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变得更为重要。开放一直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利器,但就我国来说,打开市场的大门不仅推动了经济增长也一定程度上危害了我国的生态环境,那么考察其对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变的至关重要。本文利用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各省对内区际开放、对外贸易开放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值。根据测算结果分析了我国各省市对内区际开放、对外贸易开放、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现状。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来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在空间影响下的溢出效应。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调节对内区际开放、对外贸易开放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建议。结论如下:(1)全国对内区际开放度不断上升呈上涨趋势,全国对外贸易开放度呈现下降趋势,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表现出减小趋势但是减小幅度较小;(2)对内区际开放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U”型态势,对外贸易开放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倒“U”型态势;对内区际开放对绿色全要生产率的作用大于对外贸易开放,二者的互动项有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3)对内区际开放和对外贸易开放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建议如下:(1)消除市场分割,推进市场一体化就要消除市场保护主义政策,加强各地政府、市场合作,尤其是在推进绿色发展项目上的合作,促使更多企业进驻产业链,形成经济集聚,提高要素流动性和资源配置效率;(2)要用好用足党和国家赋予的政策机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落实我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3)政府应当扮演好在市场中的角色,给予适当的干预,鼓励创新,实施人才引进战略,提高研发投入,促进绿色发展。
其他文献
近年来,新冠疫情、乌克兰冲突和其他“黑天鹅”事件频频发生,导致各国本已脆弱的经济复苏态势再度陷入困境。在经济下行压力的面前,政府不断调整配套的经济政策。随着政策微调次数的增多,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也随之不断飙升。企业作为政策调控的重要对象,其资本结构必然会受到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是企业权衡风险与收益后的财务成果,不仅决定着企业的财务风险,还与企业的价值息息相关。基于此,本文将深入分析经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同时,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信息技术正重塑着传统产业形态、分工以及空间组织形式,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信息技术衍生出的互联网产业与制造业在空间组织层面上形成了线上流动经济和线下地域经济紧密耦合的虚拟集聚新形态,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产业空间组织视角,将互联网产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纳入到产业结构升级的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工作以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均逐渐转移到了创新驱动发展上。金融和科技的协调互动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经济保持高质量增长的强力助推器。科技金融作为一种将技术资源与金融市场资源融合起来的综合体系,逐步成为了为我国科技创新主体提供服务和资金支持的主要动力。现阶段,我国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还有待完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其中,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中坚
高铁快速发展带来整体经济的突飞猛进,也带来小城的发展变化。本文通过选取2008-2019年854个小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双重差分模型(DID)和多时点的倾向得分双重差分模型(PSM-DID),研究高铁开通对小城产业结构的发展具有“过道作用”还是“引擎作用”?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对小城第二产业发展的影响呈现出阶段性的“U”特征;即在高铁开通初始的前2年内,由于中心城市给高铁小城带来的负向“虹吸效应”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已经进入攻关期。但当前国内新冠疫情反复多变,给经济平稳运行带来一定的挑战,欧美国家也不断加强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在此背景下,如何为产业结构升级增添新动力成为首要问题。而以5G、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作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产物,具有新理念、新技术、新领域的丰富内涵,能有效扩大消费和投资,稳定经济发展。近年来在国家扶持下得以
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形势进一步恶化,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严峻考验。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协同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更新、完善了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提高了基础设施服务质量,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方兴未
在国际疫情严峻,高质量发展呼声不断的背景下,各省份城市纷纷采取产业集聚的方式来达到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目标。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其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是增强综合国力赶超发达国家的重要路径。论文在经济一体化、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等国家重要经济社会政策出台的大背景下,解析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和作用结果,并通过实证检验来验证本文假设。首先,通过区位熵的测算方法对我国省份产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普惠金融也呈现出了迅速发展的态势,与传统的金融服务业相比较,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更大幅度地拓宽金融的服务渠道,并通过数字技术充分发挥其普惠性与精准性,从而达到效率与公平的有效统一,进而成为中国经济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途的关键举措。最近几年,有关“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联性”的研究绝大部分是从前者对后者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效应进行全面解读,但对于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协同效应以
共同富裕已成为中国中长期主要发展目标,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实现共同富裕,首要解决的是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已有文献从对外贸易角度出发,以萨缪尔森定理为传导机制,分析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本文结合相关文献,以中国发展事实为依据,将服务业发展状况作为切入点,探究出口贸易通过影响服务业的发展对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新冠肺炎疫情笼罩之下的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吸引高端制造业回流,国内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低端制造业流向生产成本更低廉的东南亚、印度等国家。推动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激发创新动力成为我国迎接当前挑战的主动选择。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利用网络化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构建完善的国内一体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