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有关企业高层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利用公款吃喝玩乐从而产生巨额在职消费的新闻不绝于耳,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讨论。在职消费,是指公司高层在行使对公司经营管理权时发生的与本职工作有关或无关的公费支出,具体来说包括豪华办公场所、专车专机接送、巨额消费券、豪华餐饮、公费旅游度假、飞机头等舱等。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强了上市公司高管在职消费行为的约束,但时至今日,企业高层在职消费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证监会早在2000年就提出“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战略,作为制约高管在职消费的重要方式,引入机构持股的作用不容小觑。目前中国机构投资者持有的是上市公司流通股份,由于持股比例较大,利益相关性较高,机构投资者会主动关注高管在职消费问题。机构投资者对在职消费有制约作用并不意味着不同的机构投资者发挥的制约作用是相同的,由于机构投资者存在异质性,实际中,由于持股数量、目的和持续时间不同,所以在职消费对他们造成的利益损害程度不同,因此他们监管在职消费的动力强弱也不相同。相较于短期持有和为投机而持有,长期持有的机构投资者更能发挥制约作用。
因此本文立足于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在职消费频发以及机构投者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中能够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这些事实,以2014——2017年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机构投资者对高管在职消费是否有制约作用。本文首先实证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对在职消费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机构投资者持股能显著制约高管在职消费。这说明,引入机构投资者能有效缓解公司高管在职消费带来的高代理成本问题。接下来具体考察了不同机构投资者对在职消费的制约作用是否相同,进一步得出结论:非金融上市公司和一般法人持股对高管在职消费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其他类机构持股对在职消费不存在制约作用。最后,考察了代理成本不同的公司中,机构持股对在职消费的制约作用有何差异,结果表明:机构持股能有效抑制高代理成本公司的在职消费,而对低代理成本公司在职消费则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本文贡献在于:第一,丰富了机构持股对在职消费制约作用的认识。已有的文献大多止步于探讨机构持股总体对在职消费的制约作用,而对具体类别机构投资者对在职消费的不同制约作用并没有进行细化研究,且以往研究存在样本量过小的问题,加上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公司治理机制日益完善,这些研究得出的结论需要进一步深化。第二,机构持股对在职消费的制约作用并不是对所有公司都适用,相较于前人研究,本文区分了高代理成本公司和低代理成本公司,分别探讨机构持股对在职消费的制约作用。三。本文创造性的将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这一特点引入高管在职消费的研究,尝试从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角度,对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为何会对高管在职消费行为的制约作用不同进行了解释。
因此本文立足于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在职消费频发以及机构投者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中能够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这些事实,以2014——2017年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机构投资者对高管在职消费是否有制约作用。本文首先实证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对在职消费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机构投资者持股能显著制约高管在职消费。这说明,引入机构投资者能有效缓解公司高管在职消费带来的高代理成本问题。接下来具体考察了不同机构投资者对在职消费的制约作用是否相同,进一步得出结论:非金融上市公司和一般法人持股对高管在职消费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其他类机构持股对在职消费不存在制约作用。最后,考察了代理成本不同的公司中,机构持股对在职消费的制约作用有何差异,结果表明:机构持股能有效抑制高代理成本公司的在职消费,而对低代理成本公司在职消费则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本文贡献在于:第一,丰富了机构持股对在职消费制约作用的认识。已有的文献大多止步于探讨机构持股总体对在职消费的制约作用,而对具体类别机构投资者对在职消费的不同制约作用并没有进行细化研究,且以往研究存在样本量过小的问题,加上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公司治理机制日益完善,这些研究得出的结论需要进一步深化。第二,机构持股对在职消费的制约作用并不是对所有公司都适用,相较于前人研究,本文区分了高代理成本公司和低代理成本公司,分别探讨机构持股对在职消费的制约作用。三。本文创造性的将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这一特点引入高管在职消费的研究,尝试从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角度,对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为何会对高管在职消费行为的制约作用不同进行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