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导管局部用药对BF形成及对呼吸机相关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WEN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参照有关文献提出呼吸机相关下呼吸道感染(Ventilator-associatedLowerAirwayInfection,VALAI)的概念(包括VAP),着眼于目前临床研究热点,从致病菌可能来源入手去探讨VALAI的预防新策略。 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思路,选择呼吸加强监护病房(RICU)中MV超过48小时患者共38例并随机分成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19例。研究组于插管前在无菌条件下涂布按1:1比例混匀的红霉素软膏和盐酸环丙沙星软膏,用自制探针将上述抗菌药物均匀涂布于气管导管末端15cm长度管腔内、外表面和气囊表面,随后采用经鼻或经口插入法进行插管。标本采集与处理:两组患者均采用保护性标本刷盲取(BPSB)技术分别于MV24-48h内、5d-7d、14d刷取下呼吸道分泌物,送细菌室行定量培养和药敏试验以及真菌涂片检查,用菌落计数≥103cfu/ml作为阳性截止点、真菌涂片两次发现菌丝作为标准以判断下呼吸道病原菌感染情况。同时留取气囊上滞留物,送细菌室行定量培养和药敏试验。拔除的气管导管进行扫描电镜观察ETT-BF形态结构。临床资料:记录病人一般状况、基础疾病、发生VAP/VALAI时间、MV时间、胸片特点及变化、血象变化、体温、细菌定量分布、细菌药敏情况及临床治疗反应等。VAP和VALAI的诊断标准参照有关文献报道。 研究结果: 1.RICU38例MV患者69份气囊上滞留物标本中含有大量G+、G-菌和真菌,定量培养细菌密度高达103-109cfu/ml,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54.8%(46/84),而非发酵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达40.5%(34/84),真菌检出率20.2%(17/84)。 2.RICU中38例MV患者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主要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65.0%(52/80),定量培养细菌密度高达103-109cfu/ml,真菌检出率为8.8%(7/80);另外B组下呼吸道分泌物中三种主要致病菌构成分别为23.2%,21.4%,12.4%,A组下呼吸道分泌物致病菌阴性率显著高于B组,阳性菌种以鲍曼不动杆菌占据优势(58.3%),部分球菌和杆菌较B组受到抑制。 3.A、B两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G-杆菌的耐药情况基本相似。两种主要致病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而对于其他抗生素呈现多重耐药现象;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相对较低,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均较敏感。 4.扫描电镜观察到所有ETT标本都有BF形成。在MV7-8天时,A组BF形成不完整,表层细菌数量和细菌间纤维样物质明显少于B组。在MV14天左右的A、B两组标本中细菌数量则未见明显差别。 5.A组(研究组)患者在一周内VAP和VALAI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 研究结论: 1.ETT局部联合应用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药物可显著减少MV患者早期(7-8天)BF细菌含量。 2.ETT局部联合应用抗生素可显著降低MV患者一周内VAP发生率。 3.ETT局部联合应用抗生素可显著降低MV患者一周内VALAI发生率。4RICU中MV患者下呼吸道感染(VALAI)致病菌主要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有增多趋势,且为多重耐药菌,值得临床高度重视。
其他文献
目的: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疾病在脑血管病中约占75%,但是,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致残率的治疗方法,还需进一步研究。目前,国内关于高压氧辅助治疗脑梗死的报道很多,都主要
第一部分: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评分的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特征目的:探讨脑缺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评分(CA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选取近期(<2周)
目的:检测鼻咽癌组织、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中UPA、UPARmRNA及UPA、UPAR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UPAmRNA与UPARmRNA,UPA蛋白与UPAR蛋白在鼻咽癌和慢性炎症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探讨UPA
本研究通过收集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检测其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以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糖、血脂的关系和其临床意义。 研
本研究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前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一氧化氮(NO)动态变化,评价AMIPCI后血管内皮细胞因子与心肌组织灌注(TMP)分级和心脏超声心动图之间的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和相关保护性因素,以期为我们临床提供参考,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方法:对符合纳入
本研究主要探讨细胞周期素E和P27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研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CyclinE和P27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进行研究。91例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