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国俗词语就是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民情风俗有关的,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词语,简言之,即具有国俗语义的词语。词语的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它反映使用该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具有民族文化特色。人名国俗词语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分类,逐渐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人名国俗词语是反应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民情风俗的具有文化特色的人名类国俗词语。其来源主要包括古代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真实历史人物和文学戏曲作品。其特点表现在结构的封闭性、结构的稳固性和语义的发展继承性。本文以王德春所著《汉语国俗词典》中的人名国俗词语为基础,收集了107个较为常见又语义丰富的人名国俗词语,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筛选出89个对于人名国俗词语使用出现偏误的句子并从误漏、误加和误代的角度确定偏误类型。从对人名国俗词语本身理解有误、对人名国俗词语的国俗语义理解有误、对人名国俗词语的使用不符合中国的历史文化、对人名国俗词语的使用不符合中国的民情风俗、对人名国俗词语的使用不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对人名国俗词语的使用不符合中国人的社会文化价值等六个方面分析其偏误原因。最后对人名国俗词语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建议,要建设国俗语义学学科,汇集国俗词语及人名国俗词语,编纂相关词典辞书,完善对外汉语教材中人名国俗词语内容和释义的多样性和全面性,创造更多学习和使用人名国俗词语的机会。本文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阐述了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语料来源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第二章提出了人名国俗词语的定义和内涵,并且归纳了人名国俗词语的来源及其特点。第三章从对国俗语义的误漏、误加和误代的角度确定了人名国俗词语偏误类型。第四章从偏误原因的角度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留学生关于人名国俗词语习得情况进行偏误分析。第五章针对留学生人名国俗词语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一点建议。第六章为结语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