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变堆第一壁钨材料辐照损伤与燃料滞留行为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dininik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钨具有高熔点、高溅射阈值、高热导率和低氢同位素滞留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聚变堆中理想的第一壁材料。然而,钨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机械加工性差、韧脆转变温度较高、低温脆性、辐照硬化和脆化等。这些缺陷将限制钨在未来聚变堆中的应用。近些年研究发现,向钨基体中添加少量的热稳定的碳化物(Ti C,ZrC和TaC)、氧化物(La2O3、Y2O3、ZrO3和Lu2O3),以及合金化元素(Ti、Ta、Zr和Re)可以细化晶粒、提高W的高温强度、提高再结晶温度和抗蠕变性等。尤其是ZrC弥散强化形成的W基合金材料具有较高的抗蠕变性能、高韧性、低韧脆转变温度、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抗热冲击性能等,被认为是未来可以替代钨作为第一壁理想的候选材料。另外,研究发现向W基体中添加La2O3颗粒能够显著提高W的机械性能,再结晶温度和韧性等。向W基体中添加Re元素能够显著地提高W的再结晶性、低温延展性和改善抗蠕变强度等。此外,D-T聚变反应发生时将产生14.1 MeV的高能中子,中子与W第一壁材料相互作用将导致W发生嬗变,产生嬗变元素,例如铼(Re)、锇(Os)和钽(Ta)。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嬗变元素Re在钨第一壁材料中不断积累。作为聚变堆的第一壁材料将不可避免承受14.1 MeV中子和高通量H同位素等离子体的轰击。因此,研究W基合金材料在聚变堆运行环境下的辐照损伤和燃料滞留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工程意义。基于此,本文以W-ZrC、W-La2O3和W-Re合金材料为研究对象,以纯W为对比材料,详细研究了W及W基合金的微观结构,例如抛光后的表面形貌、物相组成、本征缺陷、晶粒取向等。随后,采用直线等离子体源(LEPS)模拟研究不同参数的聚变边界等离子体辐照下,W及W基合金表面起泡行为和燃料滞留规律。最后,采用重离子辐照模拟中子辐照,研究辐照损伤对W及W基合金表面起泡和氘滞留行为的影响。研究将为聚变第一壁材料的选择、使用寿命、失效形式、燃料滞留预判等提供实验依据,并为EAST、国际热核聚变堆(ITER)、我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以及将来商用堆高参数稳态运行提供必要保障。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机械抛光后不同材料表面均呈现光滑特征,Re、ZrC和La2O3颗粒均匀地分布在W基体中。W-Re、WZC和WL10合金均为BCC结构,掺杂ZrC、La2O3和Re并没有改变W的晶体结构。热轧W中存在一些本征缺陷(位错、位错环),经1773 K退火后形成的再结晶W中含少量的缺陷。WZC合金中含有大量的本征位错和位错网络。W(3Re)合金中存在大量的位错环和纳米尺度的空洞。不同材料的织构和机械性能明显不同。(2)样品表面晶粒内气泡的形成强烈依赖于样品表面晶粒取向,不同材料表面晶粒内气泡均择优出现在(111)取向的晶粒上。高剂量等离子体辐照下气泡发生破裂,气泡边缘形成了裂纹,这是因为气泡边缘溅射产额最大,且气泡边缘的厚度最小。随辐照剂量的增加,气泡的尺寸和密度增加。La2O3颗粒和W晶粒的相界可以作为D的捕获位,D在相界处聚集导致WL10合金表面形成条状隆起结构。W及W基合金中氘滞留总量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当辐照剂量大于7.2×1023 D/m~2时,W和WZC合金中的D滞留总量几乎相同。相同辐照剂量下,D在WL10合金中的滞留总量低于W中的滞留总量。W-Re合金中Re的含量对D滞留量的影响较小。与热轧W相比,再结晶W具有较好的抗起泡性能和低燃料滞留特性;WZC、WL10和W-Re合金表面晶粒具有(111)择优取向,导致表面抗起泡性能较差。(3)3 MeV Fe11+离子辐照可以有效抑制热轧W和再结晶W表面晶粒内气泡的形成。此外,Fe11+离子辐照有助于促进氘向材料内部扩散,导致热轧W表面形成尺寸较大的晶粒间气泡。当辐照损伤程度大于0.3 dpa时,热轧W表面晶粒间气泡尺寸基本保持不变。5 MeV Au3+离子辐照使W、WZC、WL10和W(5Re)合金表面气泡密度明显降低。当辐照损伤程度大于1.6 dpa时,WL10合金表面没有出现气泡。当辐照损伤程度为7.1 dpa时,WZC合金表面依然存在大量气泡。当辐照损伤程度大于0.8 dpa时,W(5Re)合金表面气泡的密度基本保持不变。重离子辐照在损伤区域内产生了大量的空位和间隙缺陷,这些辐照损伤缺陷将阻碍气泡的形核,导致辐照损伤材料表面气泡密度降低。此外,重离子辐照诱发的低能和高能缺陷将作为氘的捕获位稀释材料表层氘浓度,导致材料表面气泡密度降低。(4)Fe11+和Au3+离子辐照样品的TDS曲线中存在一个额外的高温峰(800K),该脱附峰归因于捕获在重离子辐照诱发的纳米尺度空洞处的D。5 MeV Au3+离子辐照产生的位错环和空洞导致W、WZC、WL10和W(5Re)合金近表层中的D浓度明显增加。当Fe11+离子辐照损伤程度达到0.3 dpa时,热轧W和再结晶W中的D滞留总量趋于饱和。相同辐照损伤程度下,再结晶W中的D滞留总量比热轧W中的D滞留总量低。当Au3+离子辐照损伤程度大于0.4 dpa时,D在W、WZC和WL10合金中的滞留总量趋于饱和。对于W(5Re)合金,当Au3+离子辐照损伤程度大于1.7 dpa时,D滞留总量趋于饱和。与热轧W相比,W基合金含有大量的晶界、相界、溶质原子以及预先存在的缺陷(位错、位错环和空洞等)等,这些本征缺陷可以作为辐照产生缺陷的吸收阱,吸收和湮灭辐照产生的缺陷,导致较低的缺陷产生率。最终导致D滞留总量在辐照损伤WZC、WL10和W(5Re)合金中的增量小于D在W中的增量。
其他文献
原子核是由若干个核子(质子和中子)构成的量子多体系统,质量是其最基本的性质之一。原子核质量反映了原子核内部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以及电磁相互作用。原子核质量的精确测量对认识原子核内部结构、核子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宇宙元素起源具有重要意义。宇宙中比铁重的元素中约有一半是通过快中子俘获过程(r-过程)产生的。原子核质量是r-过程计算模型的重要输入量。然而大部分r-过程原子核在实验室
学位
目前观测到的宇宙由可见物质(visible matter)、暗物质(dark matter)和暗能量(dark energy)组成,人类世界由可见物质构成,因此对可见物质的结构、相互作用及性质的研究,是人类自然科学的主要内容,具有天然的重要性。重子是可见物质最主要的组成成分,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早期宇宙中有等量的可见重子正物质与反物质,并且有众多不同种类的重子存在,它们随时间演化到目前仅有的重子正
学位
相互作用截面(反应截面)测量是研究不稳定原子核密度分布的基本实验方法之一,也是用来寻找晕核的最常用的方法。近年来,在相互作用截面研究方面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晕核的相互作用截面具有怎样的束流能量依赖关系,以及多高的束流能量能够更加精确地提取晕核的结构信息。有研究认为,在高能束流情况下,主要是晕核的核芯部分对反应截面有贡献,核芯外部晕部分对截面贡献较小;而在低能情况下,核芯外部的低密度晕部分对反应
学位
原子核是复杂的微观量子多体自束缚系统。虽然原子核物理自诞生以来已历时一个多世纪,但原子核性质的研究依然充满了挑战。基于原子核中核子-核子相互作用即核力的认识,结合不同的核多体方法,人们发展了描述原子核复杂性质的核理论模型。核力是一种剩余的强相互作用,包含有中心力、自旋-轨道耦合、张量力等成分,目前介子交换图像是描述核力最成功的理论之一。为了有效描述多个核子组成的原子核系统,引入有效核力是一种常见并
学位
锕系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是独特的存在,因其具有的5f电子轨道而展示出特殊的电子结构与成键性质。所有的锕系元素都具有放射性,这一方面促成了以铀为代表的核能开发利用,另一方面无疑为研究锕系元素化学增加了困难。与镧系金属或过渡金属相比,锕系元素相关的研究还较少。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作为一类新型材料,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关注。MOFs为锕系元素配位化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还为扩大锕系材料的潜在应用
学位
传统的通过控制电场和磁场对荷电粒子束进行聚焦、偏转、整形和微束制造的设备造价高昂、体积庞大、结构复杂。荷电粒子在微通道中导向效应的发现让无电磁元件的束流聚焦、偏转、整形和微束制造成为可能,利用绝缘微通道完成同样的任务可以极大降低成本、压缩体积和简化结构,为荷电粒子束光学元件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荷电粒子在绝缘微通道中输运过程的研究是绝缘微通道成为粒子束光学元件的基础。以高电荷态离子为代表的正离子在绝
学位
基矢光前量子化(BLFQ)是建立在光前哈密顿量框架上的一种非微扰求束缚态问题的方法。本论文将BLFQ方法应用到轻介子、含单奇异夸克介子和奇异夸克偶素介子中,以研究它们的能谱以及结构。我们通过求解哈密顿量本征方程获得介子系统的光前波函数,其中考虑介子在Fock空间展开至|q(?)i+|q(?)gi,而哈密顿量包含了部分子的动能、有效的三维禁闭势、以及量子色动力学(QCD)中的夸克胶子矢量顶点相互作用
学位
植物通过气孔固定CO2、进行光合作用。遭受干旱胁迫时,植物通过关闭气孔来减少蒸腾,防止过快失水,从而提升其干旱适应能力。气孔作为气体交换“门户”的出现,是植物进化中的“革命性”事件;基于此,植物的干旱适应能力提升,能够在干旱生境中广布。但沿不同进化类型的植物,气孔对水分利用的调节能力有无适应性进化,有待揭示。本论文选取了小陇山分布的7种蕨类植物、9种裸子植物和15种被子植物,结合文献中已报道的33
学位
盐胁迫影响了植物种子萌发、生长和发育,理解植物如何响应盐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对于提高农作物和环境修复植物在盐生环境下的产量与生长都具有重要意义。种子萌发是植物适应盐胁迫的第一步,决定了后面的生长与发育。但是,有关不同植物物种响应和适应不同盐胁迫环境的差异性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生长在不同盐胁迫环境下的姐妹物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er)和灰杨(P.pruinosa Sch
学位
原子核的电磁激发是当前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领域最重要的热点问题之一。原子核电磁激发的研究可以提供原子核中有效核力的重要信息,如核力的自旋性质、核物质状态方程等,同时也可以用于提取原子核中子皮厚度、核物质不可压缩系数和对称能系数等重要物理量。此外,原子核电磁激发还有助于研究中微子-原子核中性流散射过程、快中子俘获过程(r-过程)中的中子俘获截面、高能宇宙射线光致蜕变等与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