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是我国流动人口加速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促进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很多问题也会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而出现。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市场经济对大量劳动力的需要,人口流动迁移的速度明显加快。流动人口主要包含两类群体,一类是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另一类是具有城市户籍的居民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并且由最初的个人迁移逐步转变为举家迁移,或者有的人直接就在流入城市定居下来组建家庭。由于我国户籍制度的限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城市接受教育的问题逐渐凸显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国家“两为主”政策的出台,各地也相继出台了有关的政策规定,有效的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但是由于相关政策所限,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完义务教育之后面临着无法参加升学考试的问题,并且这一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能否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利的保障及其身心健康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亟待解决。优质的高等教育正是利益关键所在。所以如何制定出合理的制度,促使各利益相关者不断的进行博弈,最终达到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合理公平化,是减少利益冲突、达成一致的关键问题。本文从问题产生的背景出发,基于对国家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政策文献和统计数据,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流动现状和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升学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我国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的分布情况和各地区招生录取情况的整理对比,指出“异地高考”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区域间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平衡,而政策性的利益高地则是导致其发生的根本动因。同时,本文对随迁子女高考升学政策分别从国家和省市(区)两个层面进行了梳理分析,认为各省出台的关于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方案政策,只是在现有高考制度的范围内,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适考标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限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只能起到暂时缓解的作用,并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此后本文提出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问题的争议及矛盾,直面现实,并对“异地高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基于此问题的迫切形势及复杂性,本文从国家、省市、社会及教育四个层面提出建议,认为问题的解决应该循序渐进、分情况分阶段的推进和改革,从逐渐改善到彻底解决。不仅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配套的保障性政策及监督体系以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而且社会各界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共同努力为随迁子女教育问题营造良好的氛围。最后,本文提出“异地高考”问题的解决应最终落脚在高考制度的改革上,只有建立起多元化的考试和录取制度,使之与户籍制度逐渐分离,才能避免因各种利益纷争而导致的教育不公,从而促使我国教育事业向着更为公平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