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对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生产队的一套财务账册的分析研究,这套账册现存于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账册所记为人民公社时期山西省闻喜县C村生产大队从1972-1979年八年的组织生产情况和社员生活情况,涉及项目有现金收支、实物收付、工分核算、财务往来、存贷款等。在对账册资料进行了系统地整理、统计和分析后,笔者结合C村实地田野调查、访谈以及一些文献资料的查阅,对1972年一整年C村收入、支出状况进行了分析,从而了解到C村大队人民公社制度下的生产、生活背景,包括该大队及其所属的两个生产小队的人口、户数、劳力数、固定资产数、生产力水平、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收入项目及金额、主要支出项目及金额、收益分配情况等;二,分析C村公共产品供给所涉及到的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三项目下各自收支情况,以了解人民公社时期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大致状况;三,利用田野调查中的大量口述史料,结合人民公社时期中央、地方政府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有关政策方针,对C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概况、筹资渠道、生产管理机制以及供给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对C村人民公社时期的公共产品供给的逐层剖析,笔者论证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单一、筹资渠道狭窄直接导致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的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不足。同时,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农村的生产、生活推行高度行政化和组织化,各级政府通过文化革命、四清运动等政治运动对社员进行思想的控制和生产、生活行为的引导,将部分供给成本通过虚增工分的形式,在农村建立了虽然是低层次,但却是相当普及的合作医疗和基础教育体系。本文的突出特点就是对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和解读。在对账册资料的整理、分析和解读过程中,文中把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相互结合起来,运用了经济学计量统计的方法、社会学田野调查的方法以及历史学史料分析的方法,以期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把握账册的内容,并揭示账册数字背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真实状况。同时,笔者还参考了一些地方志、当地的文献,这不仅加深了对历史背景和当地社会大的人文环境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把一个小的生产队的生产生活融入到大的历史背景中去理解和把握。本文所研究的农村生产队虽然很普通,但普通中也有人民公社制度时期的某些典型性,笔者期望这样一个探索能为中国集体化课题的微观研究起到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