焙烤温度对焦糊精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机制研究

来源 :北京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mei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糊精是制备抗性糊精的中间产物,其制备过程中形成的α、β-1,2糖苷键、β-1,6糖苷键、左旋葡聚糖等新的糖苷键可不被人体内消化酶降解,因而赋予焦糊精和抗性糊精抗消化性,常用作膳食纤维。本课题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分别使用干热法和酸热法(140-200℃)制备焦糊精,着重研究焙烤温度对焦糊精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解析其随焙烤温度变化的热力学规律,并推测焙烤过程中支链淀粉抗性成分产生的位点和机制,以期为更好地指导焦糊精和抗性糊精生产及功能品质提升提供理论基础。采用干热法制备焦糊精,发现高温焙烤可显著降低焦糊精平均分子半径,聚合度X~1000-5000、X~5000-20000含量显著下降;高温破坏了焦糊精的结晶结构,但仍保留A型晶体类型;样品颗粒表面无明显变化,颗粒间发生团聚现象;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分子尺寸是导致理化性质变化的主要原因:随着分子尺寸的下降,焦糊精的溶解度略微升高,糊化晗减小,峰值黏度下降,其凝胶表现出剪切变稀的流变特性。采用酸热法制备焦糊精,在盐酸的催化作用下,分子量显著下降,聚合度X~12-24、X~1000-5000、X~5000-20000含量均减少,而X~36-100含量显著升高,表明短链间发生聚合反应;结晶区域面积减少,且颗粒结构保持完整,表明重聚合反应更易于发生在无定形区域;受分子结构的影响,焦糊精的理化特性随之改变:焦糊精溶解度增加至96.6%,黏度下降,其糊化溶液呈现出牛顿流体的流变特性。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多种酶解反应(葡萄糖淀粉酶、β-淀粉酶、异淀粉酶以及异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协同作用)来推测酸热处理过程中新糖苷键形成的机理。结果发现经不同的酶处理后,分子尺寸均显著性减小,且酶解程度均随焙烤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说明焙烤温度影响新糖苷键的生成位置,由此得出结论:当焙烤温度较低(140-160℃)时,大多数新糖苷键位于糊精分子的非还原性末端附近,焙烤温度升高(170-200℃)后,新糖苷键主要在非还原性末端和分支点附近生成,且新键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从而解析了焦糊精结构变化的分子机制。
其他文献
在日常生活中,视频监控无处不在,广场、火车站、住宅小区、交通道路等常见场所,分布着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摄像头。视频监控,可实现犯罪预防、交通管制、意外等作用,在维护社会安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是基于视频内容分析技术针对监控视频中的目标检测和行为识别开展研究,对视频中出现的目标进行检测,跟踪及行为识别。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在目标检测中,由于监控中的行人检测存在背景复杂,目标尺度和姿态
酵母抽提物是具有营养、调味、保健等特性的第四代天然调味料,能显著增强食品的适口性和整体风味,兼具气味特性和滋味特性。对于气味特性,在使用中发现其存在一定的异味,所以本研究着手于酵母抽提物中异味物质的分析,采用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法进行定性定量。以气-质联用分析中能嗅闻到的异味化合物种类为指标在4种前处理方法:固相微萃取法、动态顶空制样法、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搅拌棒吸附萃取法中筛选出当前条件下最
煤矿热动力灾害指由于煤矿致灾因素热动力属性超出控制范围而引发的矿井原发性灾害与继发性灾害。煤矿热动力灾害严重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因此有必要对可能发生的煤矿热动力灾害进行预报。本文结合深度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对煤矿混合气体组分识别、标志性气体时间序列预测和检测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针对多维时间序列数据分类困难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类图片矩阵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混合气体识别方法。该方法在多元气体传感器时间
传统设计和构建三维模型的方法往往依赖于先验知识或引入合适的假设及约束来进行生成,其过程繁琐且方法不具备良好的泛化性。数据驱动的三维模型生成方法将形状知识和几何处理相结合,探索和研究从无到有的建模方式,实现简单便捷的三维模型生成,是目前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致力于设计有效的三维模型生成算法,通过学习现有数据中所蕴含的视觉外形、结构、功能等信息,自动生成符合语义约束的三维模型。本
白酒是我国传统的发酵蒸馏酒,其发酵组分具有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本课题采用基于扩增子测序的宏基因组学和培养组学技术对白酒酒糟和窖泥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获得了457株细菌纯培养物和53株丝状真菌纯培养物。扩增子测序结果显示:酒糟样本中的细菌分属于21个门,39个纲,84个目,182个科,384个属中的528个种,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是相对丰度最高的细菌属。窖泥样本中
关联数据作为数据分析的重要研究对象,广泛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它通常被表示为图的形式,节点代表实体,链接代表实体间关联。针对图进行有效地分析和探索可以帮助人们发现隐藏在庞杂信息中的知识,并辅助决策。由于在实际应用中,大型图数据结构十分复杂,用户难以直接高效的分析图结构,需要借助图嵌入等人工智能技术。同样,图嵌入模型也存在可解释性差以及不同模型性能存在差异用户难以比较选择的问题。单独依靠人类智能或
低强度经颅聚焦超声刺激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癫痫辅助治疗方案,不仅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还能实现无创神经调控。但是,目前,超声刺激对癫痫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晰,相关研究主要通过开环刺激的动物实验来探索有效的超声刺激参数范围,缺乏个体适应性。为提升神经调控治疗效果,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线性自抗扰控制的闭环神经调控方案,从控制算法的改进与优化、小鼠癫痫模型的建立、闭环控制仿真以及动物实验四方面开展癫痫
学位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作为一种常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而呈指数增长。由于A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全球尚没有药物来有效治疗AD。近年来研究表明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及营养干预等手段有助于AD的防控。前瞻性人群队列研究表明全谷物饮食能够有效防控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和发展,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十七烷基间苯二酚(5-heptadecylr
含铜设备因腐蚀释放的铜离子会对生物系统构成潜在威胁。本文在纯铜表面通过循环伏安法(CV)制备了苯胺及其衍生物复合电聚合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IR)、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此外,通过电化学测试和空间形貌研究了电聚合层在腐蚀介质中的防护性能。引入分子动力学(MD)模拟,研究聚合物的形态和与金属铜基底的相互作用类型和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