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多社会语言学研究中凸现出一个普遍的现象——社会语言学性别模式。赫德森在他的理论著作中曾对此现象做过仔细的描述:在男、女性有同等机会接受标准语言形式教育的背景下,就那些对男、女性都具有社会分层意义的较稳定变项而言,女性更倾向于使用标准的那一个变异体。 性(别)/声望模式是赫德森对这一现象的定义。因为此定义在社会语言学领域流传甚广,所以本人借此定义作为论文的开端。性(别)/声望模式的定义看似合理,实际未能区别研究此现象时必须区别的几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在本文中,作者引进了另一个定义——社会语言学性别模式,并对更改原定义的原因进行了解释说明。 本文接下来详细阐述了这几个模糊概念的区别及其意义。其中包括性和性别,普遍声望和本地声望,公开声望和隐性声望,标准、声望、标准变异体和有声望变异体。迄今为止,社会语言学性别声望模式已经吸引了许多学者的注意,针对这一现象的成因也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地位意识论和社会网格论是流传最广的两种解释。 本文对此两种主要解释进行了阐述和说明。随着社会发展,妇女地位的提高,地位意识论已不能解释某些新涌现的社会现象。再者,地位意识论建立在假设女性是男性附属品,地位低下的基础之上,由此看出地位意识论的前提假设带有偏见,不具有科学的操作性。相反,社会网格论更具说服力。组成社会网格的各种因素能够反映社会现实,更能体现客观、公正。本文强调任何单一理论都不能圆满解决社会语言学性别模式这一现象。其他促使此现象出现的因素也有在本文中提及。本文的目的在于能够给以后献身于社会语言学性别模式的研究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