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是指面向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其目的不是培养艺术类专业人才,而是重在对人性的教育,是启迪美和智慧的教育。由于艺术教育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基于笔者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本文的研究主要以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中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非专业音乐教育为例展开实证分析,以期从对策与措施上改善和提升艺术教育效率,也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论文以我国普通高校非专业音乐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理论综合与问卷调查以及重点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效率及效率提升的问题,研究了音乐教育效率提升的主要途径,并在理论与实践上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教学改革以及音乐教育效率提升做出了有益探索: (1)针对本研究涉及的相关学科领域定义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及其效率的概念和内涵,并就与其相关联的教育、音乐教育、效率、效用和效率分析方法做了理论上的整理与综合,围绕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分析,以中国农业大学为样本,做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能力的调查和测试。测试结果说明音乐教育对学生的自我和谐度和抑郁倾向的校正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而对人际关系的调节则出现了正向作用与反向作用并存的现象。 (2)在明晰研究边界及理论梳理的基础上,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效率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界定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基本内涵,提出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应该达到的具体目标:一是基本音乐理论的了解,二是基本感知与欣赏能力的构建,三是了解中外艺术(音乐)的发展历程,以及时代背景、代表性作品和中外名家等,四是对当代的艺术(音乐)思潮与流派的了解,五是基于个人爱好基础上的基本表演技术技能;针对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具体现实,深入探讨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效率的内涵,并基于效率、效用和教育效率的相关理论,设计了普通高校大学生对音乐教育的态度与基础、认知与评价、改革与希望等问题的问卷调查,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与模型(SPSS)对4万多个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列表。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超过90%的学生都是喜爱音乐的,57.14%的人选择了网络作为欣赏音乐的主要途径,有59.62%的人购买过音乐相关书籍,有90%多的人认为在普通高校开展公共音乐课程是有必要的,96%的人认为学习音乐课程对个人素养的提升有帮助,97%的人认为音乐学习对思维、想象力发展有帮助,但对目前普通高校所开设的音乐课程的满意度却低于50%,有64.29%的认为校园音乐氛围不浓厚,有50.71%的人认为目前大多数普通高校音乐等艺术类课程开设地不合理。 (3)借助经济效率分析的思想构建了定量评价音乐教育效率的DEA指标与模型,对音乐教育的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投入指标的选取从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具体实际和教育投入—产出的特点出发,从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投入四个方面考虑,最终选取艺术(音乐)师资投入、课时投入和物质投入为效率评价投入指标;产出指标的选取,从产出的“量”和“质”两个方面,选取自编教材数、科研项目、论文发表及获奖/篇或项、艺术团演出数/次、艺术获奖数之和为效率评价的产出指标。以中国农业大学2007~2012年艺术教育的可量化投入—产出数据为样本进行了效率测算。DEA模型计算结果表明:①相对技术效率分析。除2008年外,其他年份的综合技术效率为1.000,是DEA有效单元,即同时达到纯技术效率有效和规模效率有效,保持规模报酬不变。综合技术效率评价结果显示,中国农业大学艺术中心在成立初期存在一个效率不高的过渡,目前已进入投入产出效率较高的稳定发展阶段。②投影分析。若保持现有的产出不变,使2008年音乐教育纯技术效率达到DEA有效,应减少艺术师资(-0.405)、生均经费投入(-5.391)、课程学时方面的投入量(-26.993),而物质投入不用再减少。若保持现有的投入不变,则需对产出进行调整。增加值分别为:自编教材数(+0.143)、科研项目(+0.215)、论文发表及获奖数(+2.215)、艺术团演出数(+15.928)、艺术获奖数(+3.785),并且选课学生数不用再增加。即2008年,艺术团演出数存在明显的产出不足。Malmquist指数模型计算结果分析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退步的原因是技术变化,2009年和2010年存在较大的技术进步,其他年份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退步这一分析启示我们在音乐教育效率提升的改进方向上,应该特别注重技术进步的作用。 (4)我国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第一,我国高等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系统、完整和科学的美育体系,相比德智体三个方面,针对美育的教育资源配置,无论从课程体系、师资配备、教学条件,还是从思想认识、教育理念、目标定位以及考核标准等诸方面都存在严重缺失。资源配置与育人目标的不匹配,必然导致育人的效果和效率的降低。第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缺少研究和规划,既无目标设计,又无结构规范,仍处在杂乱无序、放任自流阶段。相比其他领域和学科的教学管理与课程体系建设,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是缺少教学目标规划和课程体系结构设计的,在笔者调查的几所学校普遍存在这一问题。好的和高效率的教学,必然是建立在对学生需求的充分了解和对国家育人目标的深刻理解之上的。目前,大多数普通高校还没有把艺术教育(包括音乐教育)的施教过程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需求联系起来,对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进行主动的教学设计。第三,当代大学生对音乐教育的需求较之以往从量到质都发生重大改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需要学习更深层次的音乐理论与技能,但目前的音乐课程体系难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这是导致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效率低下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5)构建科学规范的、多层次的音乐教育课程体系,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音乐教育需求。基于对十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启示,结合音乐教育效率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特点,本文提出了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三层次课程体系架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面对的受众群体(即学生)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一般学生,他们完全没有音乐基础,需要对其普及基本的音乐知识和修养,他们虽然也喜欢音乐,但却非常清楚地知道,音乐对他们只是业余爱好。在大学期间,更重要的是学好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他们对音乐课程追求的是达到学校要求即可;第二类学生则是有一点音乐基础,音乐方向有比较强烈的爱好,愿意把较多的业余时间花在音乐上,而且同学当中有一批兴趣相近的伙伴,经常聚在一起,或通过学生社团组织一些与音乐相关的活动。他们对音乐课程的追求已经深入到某一方面的技术细节。因此,他们在自由选择课程的空间中,会给音乐课程比较高的优先性;第三类学生具有很好的音乐天赋,并且接受过良好的音乐某方向的学习和训练,他们中有一部分是艺术特长生,或者学生艺术团的业务骨干,有些人从小就受专业的训练,上大学后仍一直保持着这种兴趣与爱好,这部分人会对自己提出更高层次的接受高水平音乐教育的具体要求,并认为这对其实现大学学习目标至关重要,甚至在未来人生的发展中,希冀把音乐方面的专长发挥到更高层次。基于对学生状况的这种分析,笔者认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应按照以下三个层面来设计: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课;二是针对不同学生群体个性化需求的选修课;三是面向部分有较好音乐艺术基础的文艺骨干开设的精深课。 (6)利用网络技术为音乐教学提供支持服务是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效率提升的新途径。一般非艺术类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优质教学资源严重匮乏,学时分配短缺和师资不足。而网络与信息技术恰恰可以整合全球范围的优质教学资源,打破传统课堂的学时限制,实现全天候和全方位的“教”与“学”。笔者针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借鉴MOOC教学模式,结合音乐教育的知识特点,从提升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效率的角度,设计开发了网络音乐教学云平台,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音乐教育需求。网络音乐教学云平台具有知识学习、教师答疑、学习讨论、课程测试和系统监控等功能,能够很好地在网络上完成音乐教育教学任务。 (7)对感知教育进行了概念界定,结合感知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分析了感知音乐教育的特点和具体实现需求,并基于感知音乐教育理念构建了移动音乐教学云平台。移动音乐教学云平台在技术选择上兼顾经济可行性和感知音乐教育的功能需求,选择视频电话技术为支撑,实现了SIP协议与3G-324M协议的互通。系统不仅包括与音乐教学有关的课程内容,还包括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的赏析模块,作为感知音乐教学实施的辅助工具,从信息技术的层面探索了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效率改善和理念创新实践的可能性、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