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j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发展,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弊端开始逐渐暴露,并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批评。为弥补历史成本的缺陷,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由于能够及时全面地反映现时和未来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备受青睐。近年来,公允价值的相关问题一直是国际会计学界所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然而,我国学术界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则刚刚起步,实务界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应用也仅处于探索阶段。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包含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公允价值的重新引入和大范围应用是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一大亮点,充分体现了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的趋同。然而,时至今日,公允价值理论的很多方面,特别是公允价值的获取(计量方法)以及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仍无定论。尤其在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甚至被指责为加剧动荡的“帮凶”,学术界进而掀起了新一轮关于公允价值的激烈争论。对此,如何辩证地认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如何正确地看待金融危机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影响,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公允价值会计理论和实务的研究与探索,如何推进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下的合理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以上问题,本文第一部分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对国内外公允价值的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回顾,并对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及意义进行简要说明;第二部分从公允价值基本理论问题入手,介绍了会计计量和计量属性的含义,阐述了公允价值的内涵和特征,并对公允价值与其他几种计量属性的关系及公允价值的性质问题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第三部分对公允价值会计的核心问题——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在论述了公允价值计量原则和计量程序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要方法:市价法、重置成本法、现值法和估价技术法,并对各类具体项目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问题进行了探讨;第四部分运用经济学的均衡价格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博弈理论对公允价值及其在我国的具体应用过程进行了分析,为会计理论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第五部分针对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通过本文分析得出公允价值并非加剧金融危机的真正原因,金融危机并未动摇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的结论,并提出了关于完善公允价值会计体系的建议;第六部分论述了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公允价值计量在新会计准则下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对丰富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论、完善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以及推进公允价值的具体应用起到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