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虽然经过各国科学家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但许多肿瘤的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至今仍然没有确切的答案。可以肯定的是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作用、多基因参与、经过多个阶段才最终形成的及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而感染因素作为肿瘤发生过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是一类双链环状DNA病毒,研究认为其感染人体后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关。1982年Syrjanen等首先发现HPV感染与食管癌发生具有相关性,此后,对探索HPV感染是否为食管癌病因的研究一直持续,但不同的结果间差异较大。河南省安阳地区是我国食管癌高发区,已有的研究表明,该地区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HPV感染率较高,推测与该地区食管癌的发生有关。为了解HPV在食管癌中的感染现状,并进一步研究HPV感染在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我们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对人食管正常组织、食管癌前期病变和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等不同病理阶段、食管鳞癌不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组织标本中的HPV16/18E6进行检测,研究人食管鳞癌组织中HPV16/18E6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探讨HPV16/18E6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PCR法、Western-blotting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方法,检测人食管正常组织、食管癌前期病变和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等不同病理阶段、食管鳞癌不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组织标本中的HPV16/18E6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1)随着食管癌组织由正常食管组织→食管癌前病变→食管鳞癌过程的演变,HPV16/18E6的感染率逐渐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 )。(2)随着食管鳞癌的临床分期的进展,HPV16/18E6的感染率也有明显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3)随着食管鳞癌的病理分级的进展,HPV16/18E6的感染率也有明显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4)有淋巴转移(N+)的病例其HPV16/18E6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食管组织由正常食管组织逐渐演变到食管癌前病变,直至发展为食管鳞癌过程中,HPV16/18E6的感染率逐渐升高,表明HPV16/18E6感染与食管鳞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同时随着食管鳞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进展和转移的发生,HPV16/18E6的感染率也有明显的升高。表明HPV16/18E6感染不但与食管鳞癌发生有关,还与其发展分化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