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资源资产评估是在粗放型经济带来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特定背景下提出的创新性课题,以县级为单位进行资源资产评估能更好地与当地生态特征相契合,如实反映区域资源当期存量和增减变动情况。作为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县级资源资产评估是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基层工作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深化拓展了传统国民经济核算(SNA)的内容,有利于实现对区域自然资源情况的全面细致把握,和对当地政府资源管理责任履行情况的评价,从而引导督促政府官员协调经济——环境关系,进而实现资源、生态、经济全面可持续健康发展,为后人留下充足的资源和一片干净的土地。本研究以县级自然资源统计资料、环境质量公报、区域规划工作文件等数据文件为基础,直接汇总资源统计基础数据得到有形资产实物量;以遥感解译的土地覆盖信息为基础,利用InVEST模型评价资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获得无形资产实物量数据。分析县级自然资源的数据可获得性和价值核算可行性,选取了 土地、森林、水、大气、矿产资源、生物多样性维持、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碳固定等主要典型要素构建了包含实物量和价值量、存量和流量(负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三级自然资源资产评估账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桐庐县为例,分析区域自然资源的价值构成,分别选择市场价格法、机会成本法、市场倒算法、支付意愿法、替代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碳税法等直接、间接或非使用价值化方法估算资源资产价值,编制资源资产评估价值量表。合并资源资产实物量表和资源资产评估价值量表,共同构建自然资源资产评估账户。对桐庐县的资源资产评估结果表明,该县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构成以无形资产为主,占自然资源总资产价值的93.21%,且无形资产价值在2010-2015年间保持基本稳定,波动性不大。但有形资产部分的矿产资源资产价值减少了 138532万元,使县域自然资源资产总价值下降。矿产资源储量勘测随科技发展而不断变化,作为桐庐县经济发展重要来源之一,其资产价值减少尚在正常合理范围内,但在今后矿产开发生产活动中,仍需严格注意控制开采规模,规范开采行为,为后人保留足够的矿产资源。同时对比分析资源资产存量价值与负债价值发现,水资源资产负债占2015年资产存量价值的比例高达81.50%,且2010-2015年水资源量在持续降低。这个数值不能代表桐庐县水资源利用存在不合理,但确是水资源保护需要耗费大量资金的一个证明,提醒人们应加快对水资源的保护,进一步提高用水效率,提倡全民节约用水。除此之外,本文在了解资源离任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进展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资源资产评估与离任审计的区别和联系,分析了当前资源离任审计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障碍,并对在当前资产评估仍未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离任审计工作如何顺利有效开展展开了思考讨论,提出了自然资源资产评估和资源管理责任审计相结合的观点,并就当前如何开展资源离任审计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