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减资中债权人保护规则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b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有限责任制度的设计下,股东和债权人在利益上存在冲突。股东以其认缴的资本为限承担责任,却将公司经营失败的风险转移给债权人。在减资时,股东借助减资将公司财产流向自身,达到股东优先于债权人受偿的目的,此举给债权人利益造成了明显的冲击。而随着我国资本制度改革,资本担保功能弱化,动摇了以资本保障减资中债权人利益的原有结构,进一步加重了两者间利益的失衡。我国《公司法》第177条形式上借鉴德国减资立法,采用信息披露模式,但规定过于简单,流于形式,未区分形式减资与实质减资,未对减资方法进行规定,不利于保护减资中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而立法的缺陷导致了司法实践中形成一套常见的债权人利益受损模式。相较于我国,域外减资立法的发展更为成熟。综观这些国家的减资立法,现存三种模式,第一,以德国为代表的信息披露模式。信息披露模式主要强调从各个具体减资程序中对公司减资的行为进行约束,程序复杂且繁琐。其立法出发点在于事先对债权人进行保护,但实际上该种做法选择更偏重债权安全而牺牲了减资应有的效率。第二,以美国为代表的偿债能力准则模式。该模式认为,债权人真正关心的是公司的“偿债能力”而非公司的注册资本。若公司清偿能力没有问题,则不需要对股东支付进行限制,着重体现了对公司减资效率的追求。第三,以英国为代表的司法介入下的折衷模式。在该模式中,法官享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稍有不慎易造成司法权力的寻租。同时考虑到法院批准减资过于严格,为缓解严格减资限制而引入了偿债能力声明机制。相比美国法中的偿债能力测试,该模式下的偿债能力声明机制规定更详细,判断标准更明晰。各国立法折射出对减资中债权人保护的不同态度,对我国减资立法如何安排债权人保护具有启发意义。我国减资制度债权人保护模式应当遵循符合国情、考虑成本、兼顾安全与效率的指导思想。我国在设计减资制度时应当区分公司类型,考虑上市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的特殊性,以及有限责任公司与其他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共性,保留信息披露模式,引入偿债能力声明机制。具体思路为,在区分实质减资与形式减资的基础上,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众公司减资中实行修正后的信息披露模式,完善减资通知程序、债权人异议的程序,并明确减资行为生效的时间;借鉴标注“已减资”的做法,提示交易风险;设置股东的后减资义务,减少股东机会主义;加强提交虚假材料的法律责任,提高违法减资成本。同时,赋予有限责任公司和其他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更多的选择权,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信息披露模式或偿债能力声明机制。偿债能力声明机制可以借鉴英国的做法,同时,不断完善董事的信义义务,实现与偿债能力声明机制有效地衔接。
其他文献
一、山区桥梁的基础型式(一)山区桥梁的特点山区桥梁多在复杂的地形设置基础,与平原区相比,由于施工等各种困难而工程费用较大,故应尽可能设计成大跨径结构,以求减少基础个
根据《气瓶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规则》、《气瓶安全监察规程》以及《钢质无缝气瓶》当中的相关规定,气瓶制造厂在进行批量生产时,对于每批成品瓶,都应该随机抽取一只进行水
阮籍《咏怀》诗主旨扑朔迷离,为后人理解与阐释留下充分的空间。从玄学这个视域来观照阮籍诗歌,已有众多专著、文章论及。本文虽一仍其旧,选取玄学这个视点进入阮籍、把阮籍
贵州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城镇化发展路径与沿海地区、内陆较发达地区有明显区别。有必要针对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研究其城镇化主要特征、发展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而
本文试图以思维特征研究为切口,对于苏轼来一番整体性的考察与宏观性的把握,以求为苏轼的综合性、全局性的研究做点努力。 全文共分五大部分。 (一)哲学思维研究。苏轼
神雾环保公司日前发布了"乙炔法煤化工新工艺"。此新工艺以"蓄热式电石生产新工艺"为核心,在生产低成本乙炔的同时,还能生产出大量低成本的合成气(CO+H2)、石油、天然气等,进而可大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拥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家,孙犁成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其单纯典雅、清新柔婉的小说文本不仅于战火纷飞中成功构筑了卓然自立的“白洋淀”世界,极大拓宽
文章梳理了自2006年以来与物流业与制造业产业联动发展有关的理论研究观点,对近年来两业联动发展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指出了研究中的一些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
近年来泸州市旅行社业发展非常迅速,在较短的时间中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杂乱到规范。本文分析了泸州旅行社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为"十二五"期间
本文针对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在动量和动量定理编写中存在的不足,依据体验式教学原则,设计从生活情境出发,理论推导动量定理,并通过例题展开定理的实际运用,最后讨论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