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关系作为教育情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存在,它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着教育效果的好坏。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一种交往活动,其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交往形式是师生之间的交往,因为这种交往相对来说是稳定、持续发生作用的。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情境中相遇,在这样的真实和相互希望得以发展的空间里相遇,没有交流就不可能得到任何的发展。从理论上来说,师生关系代表的是一种哲学观点,即人是何以存在的。而从教师的课堂用语这个角度去研究,则是从人们习以为常的语言的角度去透析语言背后的东西。语言的背后是权力,要考查是语言背后的这种权力如何产生,又是如何运作,如何渗入到我们的学校,如何在在学校和教育情境中发生作用,如何规训着学生和教师的行为举止。本论文的研究重点不是在“教师在课堂中说了些什么”,而是把更多的关注放在了“教师为什么要说这些话语”,这些话语背后是什么知识作为支撑。从知识考古学的角度去分析教师言语,本论文不会去考察教师言语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进程,本研究强调的是断续性的特征,即研究教师言语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扮演的角色。通过一系列知识权力的筛选而进入到学校情境的教师言语,通过特殊环境的加强和肯定,以及学校环境中其他文本的相互印证,教师言语不断地形塑着学生的内心和外在行为,同时也不断规训着教师群体。教师言语的规训作用并不是毫无阻挡的穿行在学校情境里,其中就会遇到来自学生群体抑或是教师群体的默默无声的反抗,甚至是极为明显的挑衅。当代的教育理念呼唤着更为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也就呼唤着相应的更为民主、自由、人性化的教师言语。我们发现,只有坦诚的面对,真诚的交流,用心的理解,平等的对话,才能实现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