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单纯针刀为对照,探讨刺络拔罐放血结合针刀治疗瘀滞型肩周炎的有效性,为肩周炎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6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即针刀结合刺络拔罐放血(治疗组)和针刀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针刀组患者根据肩关节解剖及压痛点(阿是穴,阳性反应点)进行针刀操作,1周1次,共治疗2周。针刀结合刺络拔罐放血组则在针刀操作基础上,加用刺络拔罐放血,在沿疼痛部位所属的经络穴位或穴位,用三棱针(或5号采血针)点刺之后拔罐放血。1周1次,共治疗2周。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采用目测类比定级法评分(VAS)和Melle评分,分别对患者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价,以判断疗效。结果:1.基本资料:纳入的60例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肩关节疼痛评分、Melle评分等各项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2.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2.1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t=3.972,P=0.000<0.05,差异有统计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t=11.273,P=0.000<0.05,差异有统计意义。表明两组疗法均能减轻患者疼痛。2.2两组治疗后组间疼痛评分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t=2.322,p<0.05,有统计差异,表明治疗组较对照组止痛效果更好。3.治疗前后Melle评分比较3.1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t=14.722,P=0.000<0.0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t=13.11,P=0.000<0.05,差异有统计意义,表明两组均能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3.2两组治疗后组间功能评分比较,t=2.391,p=0.203>0.05,差异无统计意义。表明两组在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具有类似的疗效。4.两组治疗的有效率比较在治愈率和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治愈率70.0%,显效16.7%,有效6.7%,无效6.7%,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率43.3%,显效30%,有效6.7%,无效20%,总有效率为80%。两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单纯针刀组。结论:两组在有效率方面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疼痛缓解情况方面,针刀加放血组优于单纯的针刀组。在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方面,两组都体现出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