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治吏不治民”,自古吏治问题都是历朝历代统治者所关注的重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亦对吏治思想有深入细致的分析。儒家学派由孔子创立,而董仲舒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与精髓,因此被班固尊为“为群儒首”,得到了史学家的高度肯定。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讲述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种层面的问题,虽然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却也具有很大一部分的可借鉴因素,尤其是其在政治方面的哲学论述,更是可以为当今政治与吏治提供诸多的借鉴与参考。董仲舒作为儒家承上启下的集大成者,从“天人观”、“人性论”、“三纲五常”等理论基础出发,吸收、借鉴与改造了阴阳学、黄老学和法家思想,提出要“举贤在本”、“举贤任能”,推行“德教”、“仁政”,实施“大德而小刑”等治吏主张,为当时的西汉设计了比较完整的吏治体系,且使得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以加强。董仲舒的吏治思想完善了西汉的政治体系,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官场文化的基调,大大影响了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也为后世的政治哲学与官吏制度提供了借鉴。文章从五个部分入手,对董仲舒吏治思想研究这一主题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列举了学界对董仲舒的不同界定和董仲舒的吏治思想研究综述,尤以国内论述为重点,讨论其思想的意义所在;第二部分从时间上入手论述了先秦时期吏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出了儒家吏治思想的源流,为后文分析董仲舒吏治思想奠定基础;第三部分从政治本体论(天人观)、政治修养论(人性论)、政治规范(三纲五常论)三个维度深入分析了董仲舒吏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并概括了其政治理论的特色之处,阐明了其思想得以推崇的重要原因;第四部分从选拔任用、教化培养和考核奖惩三个环节入手,对董仲舒吏治思想进行了重点解读,正是这些有目的、有步骤、有细节的论述赋予了董仲舒的吏治思想方法论意义和实践性依据,使其成为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第五部分对董仲舒吏治思想的历史价值及影响进行了探讨,肯定了董仲舒的地位,并指出其思想存在的不足,同时就董仲舒吏治思想对新形势下政府治理体系建设的借鉴意义展开论述;最后总结全文,并提出建议。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让董仲舒的吏治思想与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紧密结合起来,试图寻找支撑点,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