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君》:文化的抵抗与妥协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j123456789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FOB》在1978年的出版发行并获百老汇奥比大奖,黄哲伦一举成为美国文坛最为耀眼的华裔戏剧家之一。1988年,百老汇成功上演了黄哲伦的代表作《蝴蝶君》,不仅给他带来巨大的商业成功,也令其在美国文坛声名鹊起。这部戏剧为他赢得了当年的托尼最佳戏剧奖,黄哲伦由此也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亚裔美国人。如今,黄哲伦已被许多文学评论家公认为美国最具才华的青年剧作家。他的许多作品都对亚洲移民的遭遇和东西方关系投以深切地关注,尤其是他对于美籍华人生活境遇的关注使得许多评论家将其归入亚洲作家的行列。 《蝴蝶君》因其巨大的成功而备受评论界关注,但大多数评论家只是单纯地以后殖民的视角来探讨他对东方主义和西方传统文化的颠覆,而另外一些学者却又完全否定了他的这些尝试。也就是说,评论家们对于黄哲伦代表作《蝴蝶君》的研究与探讨大都带有片面偏激的意味,要么对其作品的解构意义大加赞赏,要么就认为其对东方主义的颠覆完全为失败之举。因此,笔者试图对该作品做一次较为全面客观的解读和分析,指出《蝴蝶君》是对东方主义和西方主流话语的成功颠覆,但由于剧作家本人独特的文化身份,该剧的解构策略也表现出一定的妥协性和局限性。 论文共由五部分组成。序言部分简要介绍了黄哲伦的生平、文学成就和文学地位,大致介绍了国内外对黄哲伦及其《蝴蝶君》的研究现状,并总体勾勒出了论文的框架。论文的第一章“话语与对抗话语:《蝴蝶夫人》与《蝴蝶君》”首先探讨了“蝴蝶夫人”形象的起源、发展以及最终定格为东方他者的刻板印象的过程,然后重点论述了《蝴蝶君》这一作品的创作灵感、故事情节以及其通过解构的方式对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形象进行了颠覆性的诠释,从而揭示出两部经典文学作品之间话语与对抗话语的互文关系。论文的第二章“解构主义与文化抵抗策略”重点分析了黄哲伦在创作过程中所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抵抗西方主流话语的策略。黄哲伦巧妙地套用“蝴蝶夫人”这一深入人心的西方经典神话的框架,通过细致入微的模拟和精心的改编对其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解构和演绎,本章节即试图对黄哲伦的解构尝试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阐释。论文的第三章“文化妥协与局限”旨在评析由于黄哲伦独特的文化身份,即作为一名生于美国、长于美国的华裔美国作家,他在《蝴蝶君》中所作的解构和抵抗的尝试具有无法回避的妥协性和局限性。本章节逐一分析了作家在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男权思想、性别歧视、狭隘的复仇情绪以及主人公的缺乏代表性、构建了另一个“东方主义”的嫌疑等。至此,作者指出,我们在研读黄哲伦的代表作《蝴蝶君》时,既要肯定其在挑战和抵抗殖民话语和西方文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部作品所体现出的妥协性和局限性。因此对于研究亚裔美国作家的文学工作者来说,全面而审慎的研究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学批评家们应该以宽容、多元的文化视角来共同促进各种文化间的相互平等、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
其他文献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尤以科幻小说闻名于世。统筹他科幻小说创作的是神话思维。论文研究了威尔斯如何利用神话思维中的各种元素来表达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
托马斯.品钦(1937- )是当代美国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他的小说引起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V.》一经问世便获得了当年的福克纳基金奖的最佳新作奖。品钦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趋势下,跨国公司作为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形式不断发展并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一旦跨国公司不能应对其多元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冲突的挑战,势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人类的政治经济生活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一般交易条款的广泛应用即是其中之一。一般交易条款是德国法使用的术语,它在我国多被称作格式条款。根据《德国民
致使移动结构是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基本结构。长久以来,这一结构引起了国内外诸多语言学家的高度重视。然而,这些学者在研究过程中较多地关注自己的母语--英语或汉语,很少取自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