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于大学生学习效果评估已成为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核心内容,对于本科生的学习效果现状和发展特点的研究成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绝大多数关于大学生学习效果的研究均把生源地、家庭经济水平等经济来源相关因素作为影响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说明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对其学习效果确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本科生的经济来源逐渐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等特点的今天,有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贷款入学,有学生却选择勤工俭学挣钱解决经济问题;有学生家庭提供了足够多的资金却依然在做兼职,而有的学生做兼职是为了补贴经济,也有学生则是为了锻炼能力。所以,比起学生家庭经济水平、生源地等因素,基于经济来源分类的本科生学习效果的差异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教育公平理论,不仅可以找到本科生的经济来源对于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的理论依据,还可得出,学习效果是指学生在完成一个阶段学习后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的发展,是各方面能力的增量。所以,本研究采用了H大学2014年SSLD调查的实证数据,在此调查工具中,本科生学习效果变量是指结合学校培养目标的本科生自我报告的在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效果。本研究针对不同经济来源类型的本科生学习效果分析,并且依此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对于提升本科生学习效果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采用H大学2014年SSLD调查的实证数据,分析了H大学本科生的经济来源和学习效果的总体状况,然后按照大学生四种经济来源数据把学生进行分类,并进行类型间的学习效果差异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本科生的经济来源具有较强的家庭依赖性,由高到低依次是:家庭供给、奖助学金、自己挣取和贷款;第二,本科生存在6种经济来源类型:大众型、挣取型、奖助型、均衡型、高能型和家庭依赖型,不同类型学生分布存在数量、性别、年级差异;第三,本科生学习效果总体效果较好,特别是学科知识的学习成效显著,但在国际视野维度须提高;第四,6种经济来源类型本科生学习效果的表现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能型、奖助型、挣取型、大众型、均衡型、家庭依赖型,6类学生在学习效果变量以及学习效果各维度上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形成主动选择的均衡型学生。 基于以上结论,建议高校可从以几方面促进本科生学习效果。第一,高校需关注本科生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生奖助政策,一方面要建立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奖助学金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能促进学生参与的专业性强的勤工助学体系。第二,高校要基于本科生经济来源的差异,通过加强本科生经济独立意识的教育,以及建立本科生勤工助学常态数据库,规定学生要完成少量的勤工助学、计入学分,并将勤工助学考核结果作为本科生部分奖助学金的评估内容,以引导本科生构建科学、合理的独立性经济来源,从而促进其学习效果。第三,学生自身是学习的主体,高校最重要是引导本科生转变“应试学习观”,树立全面发展观,从而促进本科生在各方面能力的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