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我国为害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生危害日趋严重,但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杨树枝把是一种诱杀棉铃虫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的小叶杨萎蔫叶片及其挥发物质对棉铃虫的引诱作用;通过室内实验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GC-MS)研究了小叶杨叶片挥发物的成分、用触角电位(EAG)检测了小叶杨萎蔫叶片那些成分对棉铃虫成虫有作用。下面是试验的主要结果:小叶杨叶片挥发物对棉铃虫成虫的诱集作用: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发现小叶杨萎蔫枝把与小叶杨叶片对棉铃虫成虫均有较好的诱集作用,从而可以得出小叶杨叶片因为其特殊气味使棉铃虫成虫对小叶杨枝把有趋向。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叶杨叶片粗提物,进行了田间实验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小叶杨叶片挥发物能对棉铃虫的成虫产生诱集作用,并且小叶杨萎蔫叶片的粗提物能够诱集到棉铃虫。小叶杨枝把田间诱集棉铃虫的研究:2008年在北疆石河子棉区一至二代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成虫发生期田间试验表明,在相同面积的情况下,黑光灯诱蛾数量平均高于杨枝把;诱集到的雄蛾和雌蛾的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对黑光灯与杨枝把周围棉花棉铃虫卵量进行调查,发现杨枝把周围的棉铃虫的卵量要高于黑光灯周围的棉铃虫卵量,同时杨树枝把周围的卵量要高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水准(P>0.05),而黑光灯周围的卵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准(P>0.05)。因此,在棉铃虫成虫发生高峰期,采用黑光灯和杨枝把诱集棉铃虫成虫,效果比较好。小叶杨萎蔫叶片挥发物的组成的初步分析:采用水蒸气法提取小叶杨叶片的挥发性物质,用二氯甲烷做萃取剂,在新疆分析测试中心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离和鉴定,得到小叶杨气味物质的化学组分。发现小叶杨挥发物质鉴定出来的有16种,出现了16个峰,其中环庚酮和1,2-环己二酮的比例分别占33.93%和31.55%,除了普通气味物质外,还有多种成分也是其他多种昆虫引诱剂的成分,由此初步得出这类物质可能在诱集棉铃虫过程中发挥很大的作用。棉铃虫对小叶杨萎蔫叶片挥发物成分的触角电位(EAG):反应通过棉铃虫成虫对8种小叶杨萎蔫叶片挥发物及两者的混合作用的触角电位反应(EAG),发现棉铃虫雌,雄蛾对8种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值有的差异显著(P<0.05)有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8种挥发物质对棉铃虫成虫的感应功能有所不同;几种小叶杨挥发物质的混合配置后能引起雄蛾、处女蛾、交配后雌蛾、交配后雄蛾EAG反应与其对单独化合物混配的反应差异有的显著(P<0.05)有的不显著(P>0.05)。小叶杨枝萎蔫叶片对棉铃虫诱集效果的初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是小叶杨散发的特殊气味使棉铃虫趋向与小叶杨枝把。也就是小叶杨的特殊气味物质对棉铃虫有诱集效果,而不是其特殊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