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及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的驱动力。党的“十九大”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为对技术创新能力有着重要影响的研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简称:R&D)投资,已经成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战略性投资行为。我国的 R&D投入强度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劣势地位。研发能力的提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最为重要的是研发资金的不足。政府补助政策作为国家解决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在2007年至2016年的10年期间,由1176家增长到了3036家,增幅超过158%。接受补贴的上市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也由2007年的69.7%增长到了2016年的94.2%,增长率达到了35.2%。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考察政府补助是否能够有效缓解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进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本文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研究背景及意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补助是否能够缓解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增加 R&D投入这一研究问题。其次,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对融资约束对 R&D投资的影响效应,以及政府补助对 R&D投资的影响效应以及政府补助对受到融资约束制约企业的 R&D投入的调节效应进行了文献梳理。指出本文对以往研究的拓展。随后,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优序融资理论以及信号传递理论,分析了融资约束制约企业 R&D投入的机理,并且认为政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缓解企业遭受的融资约束:一方面,政府补助可以直接增加企业内部资金,降低企业的外部资金需求额;另一方面,政府补助可以降低资金供求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增加企业的外部融资额。最后,基于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对上市作用机制进行了检验。 研究结果发现:当企业资金缺乏,受到融资约束时,企业会减少R&D投入,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程度越强,R&D投入强度越低。政府补助能够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目前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政府补助的调节作用机制主要是政府通过发放政府补助,向企业的外部投资者传递出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加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减轻企业的融资约束。根据以上结论,本文认为为了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方面的积极作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政府应当消除政府补助的“所有制歧视”现象,加强对民营企业的补助,使资金流向更为需要的领域;(2)建立完善的补助对象筛选机制,提高补助价值,使有限的政府补助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较以往研究而言,本文的贡献在于: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优序融资理论以及信号传递理论,从政府补助这一国家宏观调控及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着手,以政府补助作为调节变量,检验了其对融资约束与企业 R&D投入的影响效应,为研究 R&D投入和完善政府补助政策提供一个相对新颖的角度;本文以沪深两市3047家A股上市公司2012-2016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logit回归模型构建 FC融资约束指数衡量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本文的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为研发投资提供了相对正确的经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