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萎病作为棉花生产上一种危害严重的土传真菌病害,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根际微生物与黄萎病的发生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在两块棉田分别选取中植棉2号和鲁棉研28两个棉花品种,以紧邻的健株与病株为研究对象,水筛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定量分析健康与黄萎病发病棉花土壤中黄萎病菌和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差异;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健株与病株间以及两个品种间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差异;涂布平板法从健康棉花根际分离可培养细菌,将室内生防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组合,温室试验验证其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棉花黄萎病严重程度不仅受土壤中微菌核密度显著影响(P<0.05),还受根际微生物的显著影响(P<0.001)。黄萎病发生的严重度与根际真菌与根际细菌数量的比值呈显著正相关(P<0.001)。2.高通量测序分析显示,在门水平上,根际细菌占据主导地位的主要包括Proteobacteria、Firmicutes,在属水平上的优势物种为Lactobacillus、Serratia;根际真菌在门水平上占主导地位的主要包括Ascomycota、Mucoromycota,在属水平上的优势物种为Fusarium、Chaetomium。3.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两个品种的健株与病株之间根际细菌在群落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鲁棉研28植株中根际真菌的alpha多样性与细菌相同,即健株根际真菌的alpha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病株,但中植棉2号中的结果恰好相反。alpha多样性结果同样显示品种与植株健康状况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效应(P<0.001)。4.Bate多样性分析显示,鲁棉研28植株样品间的变异性小于中植棉2号植株;此外,病株样品间的变异性小于健株,尤其是鲁棉研28的根际细菌群落;植株健康状况解释了根际细菌与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变异;但品种类型对根际真菌群落的bate多样性影响较细菌群落而言更显著。5.通过室内试验从棉花根际细菌中筛选得到12株抑菌效果较好的菌株,其中拮抗菌XJ6-96还能提高发芽率,促进棉芽生长。温室试验选取拮抗菌XJ5-6和XJ6-96单独接种和混合接种,结果只有混合接种对棉花黄萎病有很好的防效,接菌后28 d与对照相比防治效果达到32.9%,通过16S rDNA序列构建进化树,XJ5-6和XJ6-96属于克雷伯氏菌属。上述研究结果明确了土壤中微菌核数量、根际真菌与细菌的丰度以及群落结构与棉花黄萎病发生存在的联系,此外,棉花根际分离得到的拮抗菌组合以后应用到棉花上,有利于对黄萎病的防治。下一步根据拮抗菌作用机理的不同,将其组合在大田条件下验证有益菌群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以期为棉花黄萎病的绿色可持续防治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