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行驶工况下的复合式胎压监测算法研究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c198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胎压监测系统强制安装要求的推出,市场对胎压监测系统的需求量增大。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和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成为各车企的标准选项。为迎合车企对成本控制和监测性能两大实际需求,复合式胎压监测系统成为胎压监测领域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对直线行驶工况下基于轮速脉冲比较法的复合式胎压监测算法进行研究,初探轮速脉冲比较法应用于复合式胎压监测系统的可行性、稳定性与准确性。首先,研究轮胎简化模型和车辆行驶动力学模型,分析轮速的各项主动影响因素并定性分析各影响因素与轮速间的影响关系。其中包括胎压影响、驱动力影响和轴荷偏移影响。由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动轮最适合作为基准轮。其次,搭建由OBD接口对实车CAN信号进行采集的信号采集平台,获得实车传感器信号并进行信号预处理。经预处理后的轮速脉冲数据分析得出轮速脉冲数据变化趋势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同时,设计系统信息传递结构并搭建复合式胎压监测系统开发平台和系统调试平台为代码调试和实车测试做好前期准备。接着,以双重筛选的方式筛选数据并修正,筛选修正出标准轮速脉冲样本值。采用滚动时域队列数据结构提高单组数据的利用效率。针对标准轮速脉冲样本值的波动性和高斯分布特性提出一种结合中值平均滤波模块、一阶卡尔曼滤波模块和自适应滤波器灵敏度调整模块的自适应双重叠加滤波器。经滤波后输出值剔除异常值抑制了随机波动,且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准确性高。利用系统调试平台获得各轮胎在各胎压下滤波后的轮速脉冲样本值并分别进行线性拟合,获得胎压计算标定系数,实现复合式TPMS胎压计算功能。然后,为提高胎压监测系统的实用性,在复合式胎压监测系统中嵌入基于同侧轮轮速脉冲比较法的间接式胎压监测单轮算法。设计自适应报警机制提高胎压过低时的报警响应速度。最后,对上述算法结构进行实车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该算法在直线行驶工况下显示精度能够达到±150k Pa,并且能够实现2min内稳定的单轮报警。
其他文献
我国现有的应急救援车辆多采用被动悬挂,无法适应复杂环境导致救援的机动性降低。具有主动悬挂系统的应急救援车辆可以实时调节车辆悬挂参数,使车辆能够在复杂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平顺性。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研究意义。本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机动应急救援车辆(含消防车辆)专用底盘及悬挂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6FYC0802902),以提高三轴重型车辆的行驶平顺性作为研究目标,对多传感器数据融
减振器作为悬架系统主要的组成部分处于车轮和车身之间,不仅可以衰减路面对车身的振动冲击,而且可以将车轮与车身间的力和力矩进行传递。本文以配备并联机构式馈能减振器的悬架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该新型减振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惯性质量的等效求解方法,研究该惯性质量对悬架性能指标的影响并对该影响进行控制。以悬架系统各项性能指标的均方根值作为评价标准,量化该惯性质量对悬架系统的影响并分析所采用控制策略对引入该惯性质
车辆换道是最常见的驾驶行为之一,也是引起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自动驾驶车辆换道系统的研究对于提高换道安全性、缓解交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自动驾驶车辆自由换道场景下的换道决策模型及换道轨迹模型为研究对象,结合机器学习提出了一种充分考虑换道车辆与周围车辆实时交互行为的换道博弈决策模型,提高换道决策准确率;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建立了以安全性、操纵稳定性、乘坐舒适性为优化目标的多项式换道
汽车免充气车轮因其在军事、越野与采矿等恶劣条件下具有传统充气轮胎无法比拟的优势而受到工程师的关注。汽车免充气车轮是轮胎未来发展的方向,免充气车轮的研究对汽车轮胎行业有着重要的工程意义。以鸟巢结构式免充气车轮为研究对象,以车轮接地力学分析与动态特性分析为主线,以有限元分析技术为研究手段。具体研究如下:考虑车轮与材料的非线性特性建立鸟巢结构式免充气车轮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析下沉量
车内低频噪声主要声源来自车身板件的振动,所以抑制车身板件振动成为控制车内噪声的有效途径。降噪阻尼材料因具有良好的减振降噪效果,而且实施方便、价格低廉,在车身减振降噪处理中被经常用到。本文以国内某SUV车型为研究对象,对车身NVH性能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在车身上敷设自由阻尼结构和对阻尼层厚度进行优化,来降低车内噪声。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根据某SUV车型几何数模,在Hypermesh软件中建立了白车
随着世界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于交通工具的需求急剧增加,但由于内燃机汽车的尾气污染问题和化石能源短缺问题,促使电动汽车成为当下汽车工业研究的热点。电动汽车一般会装有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将电动汽车制动过程中的动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回收以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电动汽车由于再生制动的介入很有可能使驾驶员的制动感觉发生变化。因此驾驶员的制动感觉是准确评价驾驶员制动意图的识别效果不可忽略的因素。本课题提出了基于人-
控制臂作为汽车悬架系统的传力和导向元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整车系统的综合性能,为了确保汽车稳定行驶并灵敏转向,要求控制臂在满足其刚度和强度基础上重量足够小。针对控制臂的极限轻量化需求,结构优化技术已为其结构设计、优化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指导,但这种基于迭代搜索的优化设计属于黑箱优化,无法给出优化结果的力学解释,结构仿生作为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可为控制臂的轻量化设计提供新思路,但现有结构仿生设计方法仍然存
发展具有高强塑积的先进汽车用钢是汽车轻量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第三代汽车用中锰钢(Mn含量在3.5-12wt%),通过有效利用其亚稳奥氏体组元的TRIP/TWIP效应,综合改善成形性及力学性能,是当前轻量化汽车用钢研发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将热轧和(或)冷轧中锰钢在适当温度区间予以临界退火以调节亚稳奥氏体相比例、稳定性及元素配分是调控性能最关键的工艺途径。本文以一种公称成分为Fe-1
汽车电控助力制动系统外壳是一种板材成形覆盖件,它是承载系统齿轮传动部分的结构,起到保护、固定内部结构的作用,对汽车的内部系统结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壳体是由冲压模具冲压而成,其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内部结构的顺利运行。对板料进行冲压成形不仅要考虑板料本身的力学性能,其成形工艺参数以及模具结构的设计也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壳体进行成形工艺研究并且在最后根据文中的方法与理论作出各项达标的样件。壳体的整体外
前防撞梁是轿车车身的重要结构件,它在发生正面碰撞时能够有效保护车身结构,因此结构强度是其选型的首要性能指标,而前防撞梁的尺寸较大,在结构设计时具有较大的轻量化潜力。前防撞梁的具体结构形式与制造方式有关,其主要的制造方式包括冷冲压、辊压、热冲压和铸铝,其中通过热冲压制造的前防撞梁具有强度高、质量轻等优点,同时满足了轻量化设计和结构强度要求。本文主要从零件设计和模具冷却水道设计两方面展开研究,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