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心灵书写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u2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写实小说中,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填充着小说描绘的主要画面。很多新写实作家置身于日常生活书写中,以细节和现实生活为中心,营造“在场”的氛围,着重展现着现代人生存的焦虑感,对现实问题采取悬置的态度,有一定局限性。王安忆对日常生活的观照并非停留在对现实世界的仿写,而是用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搭建心灵的世界,力图营造精神之塔,直指市民文化的精髓。王安忆“心灵世界”的写作实验为日常叙事提供了另一种写作范式。本文基于这一视角,关注王安忆的小说作品,从以下方面分析。第一部分,从历史、女性、都市角度,分析王安忆的心灵世界的主体构造。琐碎生活中的都市灵魂、现世生存中的女性情感和生命轨迹中的历史体验共同构成了王安忆日常叙事书写的主题。第二部分采用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从人物形象、叙事技巧和叙事语言三个角度分析王安忆的叙述策略,探究在日常生活中塑造心灵世界的方法。首先,从心灵史的角度分析了王安忆塑造人物形象的独特方法;其次,从宿命性的细节和隐喻的意象出发,对叙事技巧进行了深入探究;最后,分析了王安忆虚与实相生的抽象化叙事语言。第三部分归纳了王安忆日常叙事中心灵书写的审美意义,王安忆用现实世界的材料搭建精神之塔,在日常叙事中书写着人性的美好诗意,还将人的命运的起伏与城市相结合,在日常生活中写着多元化的城市理想。这是对传统意义上的“日常生活叙事”的超越,超越浮世绘中的众生百态,在展示的背后发掘心灵的轨迹和诗意,这正是心灵书写的意义。
其他文献
抗战小说是中国现当代战争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关于抗战文学的研究很多,但相关研究基本都集中在对于本民族自我的探讨上,而很少涉及到抗战小说中的日本形象。抗
本文综合运用比较研究、定量分析等方法,考察龙榆生对唐五代词史、名家词、词体研究状况。龙榆生词史编写“史”“论”结合,对唐五代词史编撰进行明确系统完整的理论建构。一
中东铁路与东蒙古地区的关系问题不仅仅是中俄关系和沙俄侵略蒙古地区史的组成部分,也是内蒙古近代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的研究课题。它的内容包括中东铁路的修建、运营及
1930年代的中国文坛,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第一代现代散文作家相继步入中年阶段,伴随着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的逐渐成熟,他们悄然褪却了曾有的青春热情和进取精神,代之而起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任务,这是党在总结自身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党的建设实际状况后提出的一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后现代主义的反思思潮的影响下,人类学界展开了对其“科学”性的反思,并揭示和论证了民族志书写中存在的主观性和文学性。随着格尔茨阐释人类学的出现以
池显方,字直夫,号玉屏子,著有《晃岩集》,晚明福建同安县的一位代表文人,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居住在厦门本岛的福建文入之一,后移居同安县城。他的《晃岩集》具有一定的文学和文
高性能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已经成为伺服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中,电机参数和转动惯量随着工况的变化而变化而对系统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PMSM参数和
小说创作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反映,同时也是对作家小说观念的指导性实践。因此作家的创作实践与其对小说的看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归根到底是作家小说观在创作中的客观反映。透过
目的通过与传统颅骨牵引弓比较,探讨采用改良颅骨牵引弓(横杆牵引弓)行颅骨牵引治疗颈椎损伤的可行性以及疗效。方法 2009年6月-2013年6月,对90例颈椎骨折或脱位患者分别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