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支架负载CBD-BMP-2促进大鼠后外侧脊柱横突的融合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19870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BMP-2是一种理想的成骨诱导因子,它在骨再生和骨修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如此,如何控制其在体内的释放以及如何避免副作用是其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最大障碍。现如今已经有报道证明使用胶原支架可以显著增加BMP-2在脊柱融合中的治疗效果。为了探究在保证成骨诱导效果的同时降低BMP-2的使用剂量的新方法,我们使用了一种人工修饰的BMP-2,在其末端添加了一个胶原蛋白结合结构域(CBD)。同时使用了一种合适的胶原支架,研究两者结合使用对大鼠脊柱融合的促进作用。方法:(1)体外实验部分,我们首先需要验证CBD-BMP-2的诱导成骨的活性,并与商品化的BMP-2作对照。然后将CBD-BMP-2与胶原支架耦连,检测其与支架的结合效率以及在体外的释放曲线。(2)体内实验部分,我们将SD大鼠分作三组:假手术组(G1,n=20),材料组(G2,n=20),材料+BMP-2组(G3,n=20)。将支架材料或负载CBD-BMP-2的支架材料(CBD-BMP-2,3μg/侧/大鼠)填充于腰椎4、5节段之间,动物手术操作完成后16周,分别使用X光线机,高分辨率的micro-CT,手工触诊和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对脊柱融合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1)体外的实验结果显示,CBD-BMP-2在体外的成骨诱导活性不低于商品化的BMP-2。CBD-BMP-2与胶原支架的结合率要高于商品化的BMP-2。体内释放曲线表明CBD-BMP-2释放速率要低于商品化BMP-2,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2)体内实验结果,人工触诊和X光片的结果表明G3组大鼠后外侧腰椎4、5节段之间出现了明显融合,micro-CT结果表明G3组的骨密度和新生骨骨量要明显高于单纯材料组和假手术组。H&E结果结果进一步验证了G3组两段脊柱之间腰椎4、5节段之间具有明显的新生骨产生,G3组具有更高的融合率、骨密度和更多的成骨骨量。结论:借助特异性结合的胶原蛋白结合结构域(CBD),CBD-BMP-2可高效的结合在胶原支架上;使用较低剂量的BMP-2结合到胶原支架上促进了大鼠后外侧脊椎横突间的融合。
其他文献
作为我国出版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学出版社自成立以来一直发展的比较顺利,但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大学出版社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面对新
现代医学研究多借助动物模型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疾病动物模型的构建也因此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在考虑疾病本身的同时,更注重病证结合治疗,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及生物高分子的生态友好性,生物基聚合物在生产与应用方面呈现出增长趋势。然而,在纺织领域,生物高分子却仅占据较低的市场份额,与传统聚合物
利用2000年9月至2001年8月"我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试验(NWC-ALIEX)"敦煌站的陆面过程观测资料,基于已有的参数化结果,模拟了敦煌主要陆面特征。结果表明:典型干旱区敦
后浇带是房屋建筑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施工技术。文章阐述了后浇带施工工艺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广东地区施工实际情况,对后浇带施工技术要求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说明。
背景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e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指滑脱椎体的椎弓峡部完整且关节突关节呈退行性改变的一类滑脱。常发生在腰4-5(L4-5)水平,女性的患病率约为男性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纳米银/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人工关节体内抗菌性能。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组(n=30)和表皮葡萄球菌组(n=30),每组再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生物活性因子广西眼镜蛇毒活性蛋白Natrin和具有骨诱导性的双相生物陶瓷(BCP)对大鼠成骨的影响,探讨活性因子与活性陶瓷材料协同促进成骨的作用,为临
<正>一、编制好"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前所未有。"十三五"时期,全面把握好机遇,科学
正渗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因其能耗低、污染少等特点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正渗透己经在海水淡化、污水净化、食品处理、药物释放和能源等领域得到了迅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