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的健康问题,主要是由大量致病性靶向自身抗体的出现和体内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所引起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存在自身抗体的产生可以导致机体各个系统和脏器如皮肤、关节、心脏、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攻击,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表现。肾脏是SLE最常累及的器官,40-60%的患者发病初期即有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我国SLE患者合并LN的比例高于欧洲,LN是我国最常见的继发性免疫性肾小球肾病。我国LN的发病情况存在地域差异,LN患者的10年肾存活率81-98%。是导致我国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发生的常见原因。SLE疾病进展累及肾脏也是SLE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LN患者的肾脏病理改变表现不一。肾脏病变较轻者肾小球病变不明显,较重者可进展为弥漫增生性肾炎,甚至新月体性肾炎。目前,导致LN的分子机制尚无定论,有证据表明补体系统功能异常和补体相关自身抗体(如抗C1q抗体)的沉积在LN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补体缺陷与功能失调和SLE的发病机制有关。免疫反应正常的患者中,补体包被的免疫复合物与红细胞上的补体受体1(CR1;CD35)结合迅速从循环中清除。但当这一清除机制出现障碍时,免疫复合物反复长期的出现在循环系统当中并逐渐累积,会导致机体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即使轻微补体系统缺陷也会导致患者SLE易感性。经典通路成分(C1q和C4)的纯合遗传缺陷会增加SLE的风险(>80%)。但纯合C1q缺陷的患者比例很低,临床上,大部分患者患者补体水平降低的原因可能是:1)补体体统持续被激活造成补体耗竭,SLE患者发病后持续激活补体系统导致C1q耗竭;2)机体产生针对C1q自身抗体的产生造成的C1q水平降低。抗C1q抗体(anti-C1q antibody)是以补体C1亚单位C1q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C1q与C1r和C1s分子共同参与经典途径激活补体。传统上补体C1q的检测无法反应补体系统激活的原因并指导疾病进展程度的预测。所以,对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抗C1q抗体水平对于评估补体C1q降低原因,明确SLE发病原因以及疾病进展有重大意义。本研究的目的通过对MRL-lpr小鼠进行抗C1q抗体及肾脏炎症程度之间随周龄变化的过程,模拟人类SLE患者并发LN的病理进程,探讨对SLE患者跟踪检测抗C1q抗体的临床意义;通过对SLE患者血清抗C1q抗体水平与SLEDAI及LN发病情况的对比探讨抗C1q抗体及抗ds DNA抗体水平联合检测对于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SLEDAI)的相关性及对SLE合并LN的风险是否有预测价值。研究方法:将15只Fas基因突变的自发性狼疮模型MRL-lpr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第10周、12周、14周进行尿蛋白定量测定,并且取小鼠双肾进行HE染色、PAS染色、Masson染色及血清进行抗C1q抗体检测。分析各组间小鼠尿蛋白的差异,对双肾HE染色及PAS染色及Masson染色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小鼠是否有LN发生,并对肾炎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98名,及同期盛京医院体检中心进行检查的健康体检人员100名,共计298例。均采取连续登记入组的方法。按照不同疾病类型分为以下3组:实验组为SLE患者100例,实验组中根据SLEDAI评分分为3个亚组:分别为低活动组(47例)、中活动组(44例)和高活动组(9例),根据是否合并LN分为2个亚组:LN组(36例)和非LN组(64例);疾病对照组为患有非SLE的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98例,分别为抗合成酶综合征4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4例,结缔组织病90例;健康对照组为体检人员共100例。住院患者均于办理住院手续后,清晨6:30空腹状态抽取静脉血,置于4℃冰箱冷藏3小时后,离心取上清测定抗C1q抗体水平。收集临床指标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血肌酐、血清补体C1q、C3、C4、SLE相关自身抗体(抗ds DNA抗体)、尿蛋白。统计分析各指标在观察组间差异,比较各组间指标间相关性。通过回归分析评估抗C1q抗体水平和SLEDAI的关系,根据抗C1q抗体和抗ds DNA抗体在不同疾病活动度组间的阳性率以及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抗C1q抗体及抗ds DNA抗体评估SLE疾病活动度的诊断效力以及合并LN的危险程度。结果:小鼠周龄增加,小鼠尿蛋白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HE染色、PAS染色及Masson染色后,光镜下观察显示小鼠肾脏的炎症程度随周龄的增加而升高;血清抗C1q抗体水平12周开始至14周水平增加。实验组与疾病对照组相比白细胞、补体C1q水平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疾病对照组相比尿蛋白、抗ds DNA抗体及抗C1q抗体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疾病对照组和健康人组的抗C1q抗体水平比较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活动组明显低于中高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活动组的抗C1q抗体和抗ds DNA抗体阳性率有差异(P<0.05);中、高活动组补体C1q、C3、C4、C反应蛋白较低活动组降低;白细胞、抗ds DNA抗体及抗C1q抗体较低活动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DAI与病程、补体C3、C4呈负相关(P<0.05),与白细胞、年龄、抗C1q抗体和抗ds DNA抗体呈正相关(P<0.05)。LN患者的抗C1q抗体阳性率低于不患LN患者。结论:MRL-lpr小鼠的血清抗C1q抗体与肾脏病变炎症程度相关。抗C1q抗体是预测SLE患者病情活动度,以及是否可能进展成为LN的有效生物指标;抗C1q抗体联合抗ds DNA抗体检测对:1)预测SLE患者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2)衡量对SLE患者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