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金融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调节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石,而商业银行是金融业的核心,银行业关系到整个国计民生,因此银行业的经营业绩的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上市银行经营业绩的提高归根到底要取决于公司完善的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则是对股权结构的治理。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从而决定了不同的企业治理结构,最终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和绩效。因此上市银行经营绩效与股权结构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股权结构决定着公司治理结构。适度的股权结构又是影响公司治理效率的决定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银行的股权结构与经营业绩相关性的研究,来分析股权结构是否对经营业绩有影响,有着什么样的影响,我国上市银行要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股权结构,同时,使管理者与公众认识到银行内部存在的问题,也可以为银行业的公司治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另外,正确认识银行业的现状与趋势,对把握整个资本市场的走向,也具有重要意义。至于股权结构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是否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国内外学术界对此一直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结论。虽然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相关性的表述并无定论,并且各种股权结构均具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这使我们不能明确的说何种股权结构才是最合理的,但我们可以依据我国的现实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协调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保护少数股东利益,促进股市良好发展。从国内外的文献中可以看出,国内外在研究两者相关性的问题上采用的变量并不相同。在股权结构变量的选择上,国外一般采用股权集中度作为股权结构指标来对纤营绩效进行研究分析。在我国,由于特殊的情况,存在不能上市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因此,我国学者大多数从股权属性和股权集中度两个方面对经营绩效分别进行研究。在经营业绩指标的选择上,国内外也有很大的不同,国外一般选用托宾Q值来作为经营业绩变量,而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的不完善,托宾Q值并不能准确的反映出经营绩效的水平,因此在我国多采用财务指标来对经营绩效进行描述。本文在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上,选用了十个财务指标作为经营业绩变量,但在做实证的过程中由于数据较多,对这十个财务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降维处理,得出一个综合绩效值,作为被解释变量,股权结构变量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选取,即股权属性、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股权属性变量包括国有股比例、境内法人股比例、境外法人股比例、流通股比例;股权集中度变量包括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变量包括第二大股东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比值、第二到第十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的比值。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第二部分主要是对股权结构和经营业绩的理论分析,在第一小节本文回顾了与论文相关性较高的两个公司治理基础理论,即委托代理理论和所有权理论。第二小节是对股权结构进行系统的阐述,对股权结构的概述中,把股权结构分为三个层次,股权属性、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分别对股权结构的三个层次进行理论描述及定义,最后是对我国上市银行股权结构的现状分析,主要选取了2010年12月31日底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股权结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发现我国上市银行2010年已经形成股权多元化的股权分布体系,产权结构趋于规范化合理化,但是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仍处于不断变革完善中,股权结构变革的完成不代表各种配套体制,规章制度的完成,也不代表可以科学合理的应用到银行日常运作中,仍然需要不断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和公司治理机制,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三小节是对银行经营绩效的理论概述,首先是经营绩效的定义,并且从定义出发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银行行业的特殊性,从安全性、盈利性发展性、流动性四个方面选取了十个财务指标作为衡量经营业绩的指标,然后根据2010年的年报数据分别对我国上市银行这四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并进行总结描述。第四小节是结合前两小节的定义描述对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相关性的理论分析,主要描述了股权结构的三个层次分别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本文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文章的核心,是关于我国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实证分析的方法设计,是对第四部分实证研究的铺垫和基础,主要是四个方面来对实证研究部分进行设计,第一是数据和样本的选择,本文选取2005年到2010年之间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数据,剔除了上市时间较短的光大银行和农业银行这两家银行,总共有60个样本;样本数据一部分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另一部分是在和讯银行网站上选取的,还有一部分是经过作者计算整理。第二是变量的选择,本文选取的股权属性变量、股权集中度变、股权制衡度变量作为解释变量;选取综合经营业绩P作为被解释变量,另外选取了资产负债率和资产规模来作为控制变量。第三是基本假设的提出。本文根据前文对我国上市银行股权结构和经营业绩的理论分析,从中得出两者之间相关关系的假设,以便在第四部分对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第四是模型的选择,本文使用了两个重要的模型,即因子分析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由于本文为了能够全面的反映我国上市银行的经营绩效选取了十个财务指标作为经营绩效指标,每个指标所反映的方向不同,因此需要把这十个指标糅合成一个综合绩效指标,这样才能更清晰明了的反映每个银行经营绩效的高低,因此在文中是用了因子分析模型来确定我国上市银行的综合经营绩效值P,多元回归模型是实证分析中常用到的模型,是反映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在对我国上市银行股权结构和经营绩效的相关性分析中运用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二次回归模型。第四部分是实证分析过程,主要借助SPSS17.0和EVIEWS6.0软件来分析我国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在第一小节中是利用因子分析法对综合经营绩效值的确定。第二小节是变量的描述性分析,分别对文中选取的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控制变量数据进行描述统计,更为直观的观测到各变量的特性与变量之间的关系。第三小节是回归分析过程。由于选取的解释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对股权结构变量分别进行回归,回归结果显示:在股权属性方面,国有股比例与经营绩效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国有股东持股对经营绩效有负面影响;而法人股与经营绩效不相关,与假设不符,主要原因可能是样本数据少,不能全面的反映法人股股东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流通股与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随着国有股减持,法人股限售期的到期,我国上市银行大多数都实现了全流通,这对银行的经营管理都有积极的作用。在股权集中度方面,由于在我国上市银行第一大股东多为国有股,第一大股东持股集中并没有对经营绩效产生正面影响,而是与经营绩效显著负相关。前五大股东持股、前十大股东持股和第二大岛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与经营绩效均呈现倒U型关系,说明股权过于集中或者过于分散都不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只有在一个适度的区间才能提高经营绩效;从股权制衡度方面来讲,股权适度制衡也是必要的,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度过高或高低都不利于银行的发展,因此股权制衡度与经营绩效呈现倒U型结构。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结论,是对实证结果的解释。本文主要创新点在于借鉴了前人采用绩效指标的评价方法,构造了一个能全面反应经营绩效的综合指标。而不是像之前很多学者只选择ROE或者ROA等单一指标反映银行经营绩效。但是模型中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构成综合绩效的指标选择是否恰当;另外数据较少,模型拟合程度较差,我们只能得到趋势性的结论,对于股权结构和经营绩效的相关性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