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乡村地域空间重构与要素重组趋势明显,乡村发展的多元化、区域化特征日益显著,但同时也带来了乡村资源流失和功能退化等问题。土地整治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逐渐在提升区域功能和协调区域发展层面发挥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开展乡村地域功能研究,并与土地整治相结合,对于合理配置乡村生产要素,提升乡村地域功能和促进乡村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构建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开展了青龙满族自治县乡镇地域农业生产、经济发展、人居保障、文旅休闲、生态调节功能及其综合功能的分级评判研究,并分析了各类地域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入标准显示型比较优势指数(NRCA)模型判定各乡镇地域优势功能,并结合Ward聚类法、GIS空间叠加法和县域发展规划,划定了优势功能分区。进而,基于优势功能区的特征和发展方向,设计提升区域优势功能的土地整治策略。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区乡镇地域功能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单功能空间布局相对分散。农业生产功能整体呈现中部强南部弱的格局,高值区乡镇地形起伏较小,耕地资源相对丰富;经济发展功能表现出青龙镇、大巫岚镇、双山子镇三个经济强镇带动周围乡镇的态势,祖山镇凭借旅游优势呈现出强势的经济发展功能;人居保障功能呈现出以青龙镇为核心向外围乡镇逐渐减弱的空间格局,整体表现为西北部乡镇较强,东南部乡镇较弱的态势;文旅休闲功能在各乡镇强弱差异最大;生态服务功能整体较强,80%以上乡镇功能值处于中等以上水平;青龙镇、祖山镇地域多功能性强,其余乡镇多功能性较弱。(2)基于NRCA模型,结合Ward聚类法、GIS空间叠加法和县域发展规划将研究区地域空间划分为6种优势功能区。强综合型功能区只包含青龙镇,其各项地域功能均处于高值区,综合发展优势明显;弱综合型功能区包括凉水河乡、三拨子乡、凤凰山乡3个乡镇,各乡镇有多种发展适宜性,但功能发展水平较低;农业生产-生态调节功能区包括木头凳镇、龙王庙乡、土门子镇等7个乡镇,是青龙满族自治县重要的农产品生产源地,区域生态环境较好;经济发展-人居保障功能区包括大巫岚镇、双山子镇、肖营子镇3个乡镇,其产业优势明显,经济基础好,居民生活水平较高;文旅休闲-生态调节功能区包括祖山镇、隔河头镇、官场乡等6个乡镇,是青龙满族自治县旅游产业带节点乡镇,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生态调节-人居保障功能区包括七道河乡、朱杖子乡、大石岭乡和三星口乡,其生态建设和居民生保障方面障取得一定成效,但缺乏特色产业。(3)依据优势功能区的发展特征和方向,从土地整治任务和整治方式两方面提出了6种乡村地域功能区导向的土地整治策略。强综合型功能区的土地整治策略要满足多种功能的发展需求,配置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废弃地复垦、耕地提质改造等8种土地整治方式;弱综合型功能区设计了提升短板功能的土地整治策略,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4种方式;农业生产-生态调节功能区配置了耕地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宜耕未利用地开发等5种土地整治方式;经济发展-人居保障功能区配置了开发区用地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4种土地整治方式;文旅休闲-生态调节功能区配置了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3种方式;生态调节-人居保障功能区配置了生态环境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