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实施新课改以来的核心就是通过科学教育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为社会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这一点也成为当前科学教育界的共识。据调查显示:在“应试教育”下,我国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存在明显的缺陷。有的研究还表明,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施结构不良问题解决的教学。那么,正确地理解结构不良与结构良好问题的含义是十分必要的。通俗地讲,结构不良问题就是开放性问题,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能够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等,帮助学生个性而全面的成长,而结构良好问题就是具有标准答案、单一解决方案等性质的一类问题,常常比较死板,没有创新性。但是,离开了以学校为载体的结构不良问题解决的教学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而教科书作为课程内容的集中体现,为学校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保障,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因此,教师必须在熟悉教材中结构不良问题的基础上实施结构不良问题解决的教学。那么,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科书中是否存在结构不良问题?分布是否合理科学?数量怎样?其特征又是什么等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本研究以陕西省不同地区使用的两版初中化学课本中的结构不良问题为分析研究的对象,对其中的结构不良问题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两版初中化学教科书相应的栏目中所设置的问题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结构不良问题,但是不同栏目中所含结构不良问题的百分比不同。2.从数量上比较,人教版上下册中的结构不良问题数目多于科粤版上下册中的结构不良问题数目。3.对结构不良问题百分含量(结构不良问题在上下册所有问题中所占的百分比)的比较发现,人教版高于科粤版。4.答案是多样开放或者根本没有答案与联系真实生活情境这两个特征是研究的两版教科书中的结构不良问题的主要特征。总之,有效地实施结构不良问题解决的教学,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追求所在。因此,针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四点建议:一、教师首先应加强对结构不良问题的学习与研究,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老师也应该扮演好结构不良问题的设计者,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最后还应该是学生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支持者和引导者,给学生最恰当的支点。二、教科书编写者在编写的时候应充分发挥所设栏目的作用,在形成知识的关键时期及巩固时期设置合理科学的结构不良问题,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三、教育行政机构应大力投资基础教育,同时提升和改造硬件和软件设施,让老师在教学时游刃有余,不再为没有教学设施而担忧,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接受经验性的知识。四、学生和家长都不可忽视结构不良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极力配合老师实施的结构不良问题解决的教学,积极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