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新文学批评的及物性和理性——以《小说月报》“通信”现象为例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bruary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月报》这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由鸳鸯蝴蝶派成员的阵地转为文学研究会成员的阵地,培养了诸多的文学家,这些文学家以《小说月报》为载体,有意识地构建文学批评,开辟了“创作批评”专栏,其文学批评的特点在其“通信”一栏中表现突出,所以,本篇论文主要是从这一“通信”现象去疏理其中的批评特点。   这些信件是围绕这样几次论争展开的,即关于创作问题的讨论、关于翻译问题的讨论、关于语体文欧化问题的讨论、关于民众文学的讨论、关于自然主义问题的讨论、关于作品有无主义的讨论、对整理中国固有文学的讨论、关于《小说月报》的名称问题等等。信件中的一些观点,有的是源于论争,有的是源于思潮,有的是源于自我等。这些信件对《小说月报》这一刊物和整个新文学的发展尤其对新文学批评的构建都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论文从批评的及物性、批评的理性等特点入手,去疏理这些特点在信件中是如何体现的。批评视角的及物性是从文坛实际和作家作品入手进行实事求是的批评,茅盾在接编《小说月报》时,就按照这一标准,再造《小说月报》。批评的理性就是客观批评,茅盾就是这样一位以客观的态度从事批评的批评家,注重理性和注重客观成了茅盾的批评的重心。周作人把宽容视为文艺发达的条件,郁达夫也曾倾向于宽容,茅盾也是以这种心态进入批评界的。“通信”中所体现的批评特点与当下文学批评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一“通信”现象的意义也是重大的,构建了读者、作者和编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小说月报》构建其“现代性”的途径等。
其他文献
毕飞宇是中国当代文坛比较受关注的作家之一,从90年代进入文坛至今,他的小说创作经历了历史、哲学、世俗三个阶段。其小说创作风格的转变,代表了毕飞宇对文学和人生的不同时
学位
林斤澜是当代文坛中思想内容深厚、文体意识明显、艺术风格独具的作家。其代表作《矮凳桥风情》系列小说和《十年十癔》系列小说,以其独到的内容、文体和风格,已形成自成一统的
电力系统的覆冰及防护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全世界每年都发生多起因线路覆冰而倒杆断线等事故,给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也是遭受覆冰灾害最严重
阿多诺的审丑观是其星丛般美学理论中一颗闪耀的明星,“丑”作为他美学思想的一部分,是他分析现代主义艺术的切入点。作为一名哲学家、美学家、艺术理论家,阿多诺以其特有的
学位
严歌苓是一位享誉世界文坛的华人作家,她以中、英双语创作小说,多产、高质、涉猎度广泛。其作品无论是对于东、西方文化魅力的独特阐释,还是对社会底层人物、边缘人物的关怀以及
盖斯凯尔夫人(伊丽莎白·盖斯凯尔)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重要的作家,最初凭借问题小说走到文学舞台的中央,也因她的社会问题小说向全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