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2013年天津市卫生服务调查家庭健康询问(滨海新区部分)卫生服务利用数据,了解天津市滨海新区(以下简称滨海新区)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水平,分析目前滨海新区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及影响因素,通过分析滨海新区卫生资源数据,了解目前滨海新区卫生资源的总体情况、布局情况、辖区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可及性情况,针对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改善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优化滨海新区卫生资源配置提出建议,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提高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可及性及公平性,促进滨海新区卫生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方法按照天津市卫计委关于卫生服务调查工作的统一布置,按全国统一抽样方法在滨海新区各功能区抽取5个街镇、600户居民作为样本。五个街镇分别为塘沽杭州道街和胡家园街,大港迎宾街和中塘镇,油田海滨街,其中胡家园街和中塘镇为涉农街镇。有效样本量为601户、居民1567名。提取调查表中关于卫生服务利用部分的数据,运用描述分析、集中指数、均数比较、卡方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滨海新区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进行公平性分析。收集2010-2014年滨海新区卫生资源以及居民健康指标数据,通过描述分析方法分析滨海新区卫生资源在各功能区的分布情况以及居民健康需求情况。结果1.滨海新区医疗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近几年增长趋势明显,居民、婴儿病伤死亡及新生儿死亡等情况基本稳定,主要疾病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均在一个基本水平的基础上略有上升。2.滨海新区居民医疗服务可及性总体较好。超过95%的调查家庭距离最近的医疗机构在2公里以内,到最近的医疗机构时间不超过15分钟,首选的就医医疗机构主要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而非大型综合医院,超过一半的居民感觉就医方便程度有改善,超过一半的居民感觉就医费用有增长。在样本街道之间的居民医疗服务可及性主要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3.农业户口和非学业户口、不同街镇之间的居民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数据分析显示,两周患病率为31.08%,慢性病患病率为33.95%,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4.不同收入组别居民的未就诊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居民两周患病就诊率为28.95%,主要未就诊的原因是仍在遵医嘱继续治疗(占88.4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两周患病就诊率有影响的是居民所在街镇和受教育程度,而非收入。5.目前滨海新区慢性病患者实际管理人数高于调查显示的目标管理数。滨海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最高的病种为高血压和糖尿病,在2011-2015年,滨海新区范围内高血压患者登记人数约为24万人,目标管理人数为19.28万,糖尿病登记人数约为12.29万人,目标管理人数为9.95万人。结论1.滨海新区居民整体健康水平平稳,人均卫生资源在近几年稳步提升。2.总体来看,不同社会类型人群的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较好,但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在不同户口、街镇、年龄、学历等社会特征之间仍有差异,高年龄组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较大。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滨海新区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且公共卫生服务为免费向居民提供,提升慢性病建档率和规范管理率可以有效提升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4.分析发现,不同户口类型和所处街镇能够影响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卫生政策应向农村户口人群、农村地区倾斜。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居民卫生服务利用中起到重要作用,居民首选门诊服务和住院服务均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此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