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红壤地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0%左右,为全国提供了约一半的粮食供给。近些年来,红壤呈现出严重的退化问题,如土壤酸化、盐化和肥力下降等,导致土壤潜在生产力和质量下降。土壤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几乎所有的土壤过程,因此土壤微生物是一个敏感的、普适的评价土壤质量的综合指标,具有早期预警的重要功能。本研究采集江西余江和湖北咸宁不同耕种方式的红壤土样72个,以微生物代谢热动力学为核心,结合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土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21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壤地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0%左右,为全国提供了约一半的粮食供给。近些年来,红壤呈现出严重的退化问题,如土壤酸化、盐化和肥力下降等,导致土壤潜在生产力和质量下降。土壤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几乎所有的土壤过程,因此土壤微生物是一个敏感的、普适的评价土壤质量的综合指标,具有早期预警的重要功能。本研究采集江西余江和湖北咸宁不同耕种方式的红壤土样72个,以微生物代谢热动力学为核心,结合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土壤呼吸等方法研究土壤微生物活性,同时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来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通过系统研究,解析不同耕种方式下红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结构变化,以及引起变化的影响因子;探讨用这些微生物指标作为土壤质量下降的早期预警体系的可能性,为红壤可持续利用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土壤pH、有机碳(SOC)、总氮(TN)以及碱解氮(MN)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热活性及土壤呼吸的主要影响因子;余江土壤p H、SOC、TN、MN含量均低于咸宁土壤。余江和咸宁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范围分别为100-300 mg Kg-1和300-550 mg Kg-1,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分别为0-15 mg Kg-1和10-35 mg Kg-1,说明余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低于咸宁稻麦轮作土壤。与之相似,余江土壤细菌和真菌PLFA含量均显著低于咸宁土壤。Mantel test分析可知,土壤微生物PLFA主要影响因子是SOC(rMantel=0.68)、TN(rMantel=0.63)、p H(rMantel=0.52)及MN(rMantel=0.44)。二氧化碳呼吸速率与热释放速率在16 h内高度相关(R~2=0.70);咸宁土壤在8 h和16 h内呼吸速率均明显高于余江土壤。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可知,余江土壤与咸宁土壤代谢热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R~2=0.48),其中余江花生地、水稻田和林地土壤代热谢活性差异也很明显(R~2=0.51)。表征土壤质量的代谢熵(QT/MBC),余江土壤和咸宁土壤分别是40-350 J mg-1和30-100 J mg-1,其值越低指示土壤质量越高,表明咸宁土壤质量优于余江土壤。咸宁土壤脱氢酶和脲酶活性均高于余江土壤,酸性磷酸酶无明显差异。总之,土壤呼吸速率、代谢熵、土壤脱氢酶和脲酶活性都表明咸宁稻麦轮作土壤的微生物代谢活性显著高于余江土壤。回归分析显示,土壤MBC与土壤微生物总PLFA呈显著正相关(R~2=0.77)。土壤总PLFA与代谢熵(R~2=0.57)和出峰时间(tmax)(R~2=0.43)均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总PLFA与16 h内呼吸速率(R~2=0.47)和脲酶(R~2=0.57)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高的土壤MBC和PLFA,具有高的土壤呼吸速率和脲酶,以及低的代谢熵和出峰时间,指示好的土壤质量。另一方面,土壤p H、SOC、TN、MN为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活性的主要影响因子。综合比较,咸宁中性偏碱的稻麦轮作土壤质量高于余江酸性土壤。土壤MBC、PLFA、代谢熵、出峰时间、呼吸速率和脲酶等彼此相关性高,是表征土壤质量的良好指标。
其他文献
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mc~2155菌株生长快速且无致病性,被广泛用作分枝杆菌研究的模式菌株。为了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揭示mc~2155菌株的基因表达谱及转录组结构,我们在7H9培养基中对mc~2155菌株进行了培养(37°C、200 r/min),并选取了位于三个生长时期的mc~2155菌株样品进行了时期特异性的RNA-seq实验。结合对RNA-seq数据的系
低温环境下的污水治理一直是水治理领域的难点。低温对反硝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筛选高效的低温反硝化细菌,增强其在低温污水处理和水环境修复方面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筛选出了一株低温反硝化菌,针对该菌的生长及反硝化特性开展了研究与优化,并且将该菌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中进行了模拟低温脱氮实验。具体结果如下:(1)筛选到一株低温反硝化菌BW0806,对这株菌进行16Sr DNA分析及生理生化分析,分属为Pseu
亮斑扁角水虻(Hermetia illucen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的资源型昆虫。以腐烂的蔬菜和动物有机残留物进行繁殖,因此水虻可以大量减少这些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本课题结合微生物学、昆虫学和化学等相关研究方法,探明水虻虫卵和卵表微生物对水虻产卵行为的影响。为完善水虻人工繁育体系、增强其废弃物处理效能及促进资源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测定了不同孵育时期的虫卵对水虻产卵行为的调控。并通过固相微萃取
根结线虫病害是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植物线虫病害,每年对全球的农业造成严重的损失。由于根结线虫大部分时间都寄生在植物体内,常规的化学农药很难对其有作用,使用生物的方法进行防治是解决根结线虫病害的最理想的方法。多株芽胞杆菌包括枯草芽胞杆菌,苏云金芽胞杆菌以及坚强芽胞杆菌被报道有防治根结线虫活性。而且芽胞杆菌作为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菌株已经开始商业化的应用。但是,目前对其防治机理的探究还停留在发掘毒力因子的
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继人口、资源和环境后的第四个“热点”话题。及时测定和分析食品中的致病物质是遏制食物中毒的有效途径之一。传统的检测方法需要复杂的样品前处理且成本较高,很难实现食品安全的现场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因此建立简单高效、低成本、可便携的检测方法将有望成为保障人类健康饮食的关键。微针(Microneedles,MNs)通常作为一种无痛的皮下药物输送
虽然同安的预制菜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行业不断壮大,企业重视创新,产品品种丰富多样,但是区内预制菜产业尚有需要改进之处,例如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行业标准不够健全、技术研发支撑不足、服务保障能力不足。因此,可以从完善预制菜供应链体系、打造预制菜全产业链链条、增强预制菜研发创新能力、丰富预制菜营销手段、完善预制菜发展生态、构建预制菜安全监管体系等方面进行提升,助力厦门同安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水稻源库理论中,维管束作为“流”系统,负责将以剑叶为主的功能叶中的光合产物运送到籽粒等“库”器官中,构成产量。因此剖析剑叶维管束相关性状,改善“流”系统状况对提高产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524份世界水稻核心种质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检测与维管束性状显著关联的位点,同时从核心种质库中挑选出两个材料作为亲本构建F2群体进行传统QTL定位,对GWAS检测结果进行验证。两种方法相结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植物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维管束是植物体内的输导组织,水稻穗颈部的维管束与籽粒灌浆结实、抗倒伏和耐热性关系密切,对水稻产量具有众多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因此,对水稻穗颈维管束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对提高禾本科作物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有关水稻穗颈维管束及其相关性状的QTL的报道较少。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本室收集的524份水稻核心种质组成的自然群体,针对水稻
近年来,预制菜产业成为新风口,正成为家庭餐食的新选择,尤其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大受欢迎,发展前景广阔。安徽省作为徽菜发源地,拥有深厚的美食文化底蕴和丰富优质的食材资源,当前应紧握新机遇,积极发展预制菜产业。调研发现,安徽省预制菜行业存在标准化生产难、难以突破区域限制、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从预制菜的三产融合和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助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壮大安徽省皖北、皖中、沿
肉桂酰胺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活性分子,酰胺骨架不仅是保持其生物活性的结构单元,其中的酰基和氨基还可引入不同类型的取代基,从而衍生出结构多样的化合物。以含有肉桂酰胺骨架的分子为母体衍生出的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菌、杀虫、抗结核、抗惊厥等丰富的药理活性,大多数衍生物的活性比母体肉桂酰胺更高,这为新型农药和医药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肉桂酰胺衍生物,在确认其结构的基础上,测定了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