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融合诗学象似性、互文性和文本艺术性三个方面,试图探讨纳博科夫名作《微暗的火》如何获得可持续性力量,超越作家作品的双重死亡。该作品借助其丰厚的艺术价值和读者重写式阅读来超越作家的死亡,通过文本的艺术性、再生性超越作品的死亡,用微暗的火照亮了艺术殿堂。全文由导论、结论及三个主体部分构成。正文第一章在诗学象似性关照下,探讨读者情感参与形式与内容镜像对应从而形成个体化的解读。形式、内容、情感三者交互,引导我们探索个体重写,论证个体重写式阅读的独特性与多样性。个体情感体验参与解读,给个体读者留下持续性印记;而读者群体参与文本再造使之获得多样性,进而获得可持续性力量。第二章着重探讨四例典型的互文性文本,结合读者重写式阅读探讨超文本通过反复折射参与小说的自我重构,获得新的意义,即文本获得了创造性和可再生产性。第三章着重探讨承载人类情感共性的文学艺术作品的自足性,该作品因其艺术醇厚和读者参与构建而超越了作家、作品死亡。本章部分通过诗学象似性分析死亡母题及其美学价值,部分借助巴特具有创见性的作家-读者关系的观点来重新定位作者死亡对于文本和读者的意义。通过创新性地融合诗学象似性、互文性和艺术性三个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概念,本文探讨了《微暗的火》的可持续性力量,在关注作品本身的价值的同时重视读者重写式阅读的意义,对于今后文学作品分析方法和角度有一定启发意义。然而,由于篇幅限制,关于该作品的自我重构性价值未能从混沌理论方面进行展开,实为遗憾。